
毕加索的《安布罗斯瓦拉德画像》(1909年)展示了一种新的立体风格——分析性或分解性立体的特征。画面上,毕加索将人物形象拆解为一系列扁平的、透明的几何色块,这些色块以不同的角度重叠和相交。在立体艺术中,立方体的图像已消失无踪,被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由平面色块构成的绘画风格,这些色块由直线或曲线界定,通常呈小板状,以重叠层的形式布局。
一、《安布罗斯瓦拉德画像》中的分析立体特征
分析性立体派是前卫艺术的一种独特形式,标志着立体派运动的深度与创新。在这一风格中,布拉克和毕加索将描绘对象的形式拆解为众多复杂的、相互交错的色块或平面。这些色块或平面以低浮雕的形式与画面平面形成微小角度,实现彼此间的融合与周围空间的融合。这种表现形式如同摄影师的摄影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和时间拍摄大量物体的照片,并将这些照片切开、重新排列,使它们彼此重叠。在毕加索的《曼陀铃的女孩》(1910年)和布拉克的《曼陀罗》(1909年)等作品中可见此种风格的特点。
二、《安布罗斯瓦拉德画像》与单点的突破
自文艺复兴时期以来,绘画一直基于单点的原则。毕加索和布拉克认为这种严格的光学方法不足以展现真实的世界。他们提倡的分析立体是一种性的现代艺术,拒绝单点,试图从多个角度展示对象。这种艺术形式的出现,是基于对对象已知信息的概念图像,而非仅基于视觉所见。简而言之,它是一种结构性的智力实验。
三、色彩淡化与结构的重要性
分析立体强调结构,导致色彩的淡化。在这一风格的绘画中,色彩被淡化以避免分散观众的注意力。这种朴素的配色方案使得观众能够更专注于绘画的结构方面。例如,《安布罗斯瓦拉德画像》中的色彩运用便体现了这一特点。其他艺术家如罗伯特·德劳内等对这种单色效果并不满足,因而在他们的立体派绘画作品中加入了更多色彩。尽管如此,分析立体的朴素配色方案仍是其重要特征之一。
四、布拉克与毕加索的合作及风格演变
布拉克与毕加索紧作,共同创造了分析立体。两人风格相似的作品如布拉克的《葡萄牙人》和毕加索的《手风琴家》展现了他们共同的创作理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逐渐放弃了分析立体,转而探索所谓的合成立体,使用现实生活中的材料以及绘画和画布进行创作。分析立体在艺术史上的影响不容忽视。
五、总结与展望
分析立体对于许多外行来说可能难以理解,但它无疑在视觉艺术中创造了一种新的视觉语言。这种风格的出现对于艺术界具有性的影响,激发了艺术家们重新思考传统艺术的经典观念。虽然分析立体在某些方面可能难以被公众接受,但它对于后世艺术家的影响却是深远的。今天回顾起来,我们可以说分析立体确实具有性意义,它推动了视觉艺术的创新与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