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名砚的杰出代表,苴却砚以其丰富的石色,如膘、眼、线与纹等,展现出无与伦比的风采。苴却砚的原石名为苴却石,产自攀枝花市仁和区的平地镇与大龙潭乡之间。这种石材质地温润细腻,以其制作的砚台发出如油般的墨色,存储的墨水不易,且砚面耐磨,对笔毫有益,深受文人雅士的钟爱。
经历亿万年的地质变迁,攀枝花地区孕育了多种珍贵的石材,包括石墨、火晶、玛瑙以及玉石等,其中以苴却石最为知名。这种宝石往往藏于万丈悬崖之上,地形险峻,开采极为困难。它的石材、石质与石品汇集了四大名砚的精华。
苴却砚的雕刻工艺源远流长,技艺精湛。其图案雕刻栩栩如生,充分展现了传统石雕艺术的瑰丽绝伦。早在清咸丰年间,攀枝花市仁和区大龙潭乡和平地镇的工匠制砚已形成系统。1909年,云南大姚县的苴却巡检宋光枢携三款苴却砚参加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使苴却砚名扬海内外。
一百多年来,川滇的文人雅士多与苴却砚为伴,品评鉴赏,留下了许多佳话。这也使苴却砚具有了极高的人文价值。在2009年,苴却砚雕刻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令许多攀枝花人倍感自豪。
今天,位于攀枝花市仁和区的苴却砚博物馆,以苴却砚台的外观造型为主题设计,拥有多个展厅,包括苴却砚石展厅、精品陈列厅以及名家展示厅等。这里收藏了千余件苴却砚的精品佳作。
(本文作者:彭莉、唐子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