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的来历和传说故事简短

除夕的来历和传说故事简短

说到人最为期待的节日,无疑就是除夕与春节了。

从除夕之夜开始,一直持续到春节,这个过程我们称之为“过年”。

关于过年的习俗,民间流传着许多传统,南北方、不同的习俗又各有特色。过年时,家家户户都会走亲访友,互道祝福,寓意着新一年的开始。男女老少都会换上新衣,象征着新一年的崭新开始。每家每户的门前都会贴上新的春联,迎接新年的到来。

除夕夜到大年初一期间,鞭炮声此起彼伏,响彻整个过年氛围。那么,与过年紧密相关的两个节日——除夕和春节,它们的起源是什么呢?这些过年的习俗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故事要追溯到很久很久以前。相传,古时候有一种名叫“年”的怪兽,它头上长有触角,凶猛无比,甚至可以媲美《山海经》中的四大凶兽。“年”怪兽通常深居海底,只有到了每年的最后一天才会上岸觅食,它会牲畜甚至人类。每年的最后一天,家家户户的男男都会携家带口逃往深山老林,以躲避“年”的伤害。

就在人们习惯性地准备避难的时候,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来到村庄。人们忙着收拾行囊逃亡,没有人注意到这位老人。只有一位善良的婆婆给他提供了一些食物,老人说明了自己的来意:若婆婆肯收留他一夜,他自有办法赶走“年”兽。婆婆无奈只好同意。一夜过去后,人们回来发现整个村庄安然无恙,感到十分惊奇。他们这才明白,“年”怪兽害怕红色、火光和巨响。于是人们迅速换上新衣,走街串巷,庆祝成功赶走“年”兽。从此,“年”在古代被称做“夕”,每年的最后一天便被称做“除夕”,合家团圆的夜晚称为“除夕之夜”。人们逐渐形成了在这一天贴红对联、放鞭炮的传统。

大年初一这一天,人们走亲访友、互相道喜,这个传统也沿袭了“年”兽被成功赶走之后人们奔走相告的习俗。人们以此来宣告旧一年的结束和新一年的开始。这些过年的习俗逐渐流传开来,形成了我们现在所熟知的传统。

过年时,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喜悦。人们期盼新的一年能够带来好运、丢掉过去一年的不顺心。许多古代诗人通过诗词歌赋描绘过年和除夕的热闹场景。例如宋代词人王安石的《元日》中写到:“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些诗句表达了人们对新一年的期待和美好愿望。

除了传统的习俗外,“过年”还衍生出许多其他习俗,如祭灶神。人们会在灶王像前摆放糖果清水进行祭拜。“除尘”也是表示除旧迎新的好意头的方式之一。在过年前,人们还会备年货、清扫房屋、洗衣服等准备迎接新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外来人口到大城市工作的现象越来越普遍,“春运”也成为了新型名词。如今的人们通过各种交通工具回到故乡过年与家人团聚。这种团聚对于每个人来说短暂而幸福、弥足珍贵。人们对过年的期待已经成为了不可磨灭的情怀和记忆。


除夕的来历和传说故事简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