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春玲
文字,如同翅膀,带我们飞翔到脚步无法抵达的地方;阅读,则让我们与未曾相识的高尚心灵紧密相连。
翻开一本书,智慧的启迪如“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翅膀展开;在书海中遨游,我们如沐春风,在熏陶中完善自我,遇见更好的自己。
四月,鲜花盛开,美丽的爱知校园从寂静中苏醒,生机勃勃。在第25个世界读书日这个特殊的春天里,我们沉浸在校园的琅琅书声中,回顾那些曾被阅读装点的平凡岁月,以及因阅读而惊艳的时光,这是一种美好的享受。
一、以课堂为主阵地,注重引导阅读方法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不阅读的孩子,是潜在的学习差生。”阅读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真正的阅读是有方法、有目的的。课堂教学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场所,需要讲究方法,让学生明白如何有效阅读,摄取精华。我们通过精心设计前置作业、关注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精研、聚焦“导”的方法选择和“学”的活动设计等方式,探索和实践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致力于培养学生的“阅读·思考·表达”三大能力。
二、从课内向课外延伸,实现能力迁移
我们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构建了从教读到自读、从课内到课外、从单篇到整本的阅读体系,努力促进学生从教读到自读的跨越。我们以教材自读课文为载体,鼓励学生进行文本裸读,自主设计问题,查阅资料,小组交流,然后走上讲台分享思考。以课文学习为中心,有意识、有目标地向外辐射,开展群文阅读,引导学生在一个更宏阔的背景下阅读、思考、发现,加深对作品的感受与理解。
三、精心研究读书笔记内容,深化阅读的思考
撰写读书笔记是将浅阅读引向深入的有效途径。我们多样化地设计读书笔记的形式,如手抄报、人物卡片、思维导图等,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探究作品,养成细节揣摩、体验的习惯,积累语言经验,提升语言表达品质。
四、《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语文学习应在真实的语言实践中积累言语经验,提升语言能力。我们结合读、写、讲三者,为学生提供展示与分享的平台。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创造了许多有趣、有益的活动,如“大家讲坛”、“喜马拉雅平台上的师生、亲子共读”等,以读书为基石,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演讲风度等能力。
五、阅读与生命的交融
生命如同一棵树,书籍则是那涓涓细流,滋养着生命;生命亦如一条河流,书籍是绚烂的阳光,照耀着生命。在生命的旅程中,书籍是智者,用前人的智慧指引我们前行。阅读,让我们遇见更好的自己,成长的精彩正源于此。
在古老城墙旁,琅琅书声回荡;在美丽的爱知校园,少年的梦想已起航。第25个读书日虽已过去,但我们的读书永远都在进行时。让我们一起享受阅读的乐趣,向着阳光、向着未来、向着诗和远方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