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内容概述
《三峡》是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课文,也是南北朝时期地理学家郦道元描写三峡风光的游记散文。虽然全文仅有短短百余字,但作者以简洁明了、富有概括力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三峡的雄伟险峻和清幽秀丽的景色。在这简短的篇幅里,作者用优美的笔触展现了连绵不绝的山峦和遮天蔽日的景象,以及婉约豪放的水势和清荣峻茂的特点。文章布局自然,思路清晰,动静相生,充满了韵律美。在古代游记散文发展史上,本文具有很高的地位,其章法严谨,浑然一体。
二、学习目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关于文言文学习的目标要求,结合本单元的教学要求和本文特点,本课的学习目标确定为以下三个方面:
1. 通过熟读成诵,积累文言词语,培养文言语感。注重引导学生多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感情。
2. 通过朗读品味三峡壮美的风光,以及作者巧妙独特的写作手法。引导学生在把握不同季节景物特点的基础上,品味典型字句,感受作者的生动描述。
3. 激发学生对家乡和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更加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美好风光。
三、学生情况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知识和阅读方法,以及初步的美鉴赏能力。他们的想象力和好奇心较为丰富,但仍需教师的引导和训练。本单元要求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借助联想和想象深入品味文章的意境。本文的教学重点是理解课文内容,品味写法之妙,体会三峡之美。由于作者在文章中并未明确表达情感,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因此本文的难点是理解作者的情感。
四、学习方法
针对本文是一篇写景散文的特点,我采用了创设情景、指导朗读、品味语言、赏析感情、背诵积累、拓展写作等方法进行教学。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并进入情境,课堂上通过展示三峡的美丽风光、配乐朗读、直观形象的板书等方式进行引导。鼓励学生进行探究学习,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五、学习过程
1. 情景导入:播放《三峡归来》宣传片,欣赏三峡的风光,引出本文。
2. 溯本求源:请学生找出文中含有与水、山相关的字,理解字的意思,理清文章的脉络。
3. 经典吟咏:教师泛读,学生跟读,分小组读,选择喜欢的句子读,展示读,培养语感。
4. 细致揣摩:通过反复诵读,感受三峡的美,并体会作者的情感。
5. 精巧技法:分析文章的写作技法,总结妙处。
6. 匠心独运:设计一处三峡景点,展开想象描绘景色。
六、总结评价
本节课的重点包括:1.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2.学习本文描绘景物的写作手法和修辞手法;3.体会作者寄情于山水的高雅审美。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理解课文内容,还能够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