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化学物质的构成知识点详解
一、物质的构成微粒
1. 分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例如,氧气(O₂)和水(H₂O)都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在不断运动,分子间存在间隔,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 原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金属(如铁、铜)、稀有气体(如氦气、氖气)等由原子直接构成。原子由居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的电子构成,原子核一般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3. 离子: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例如,氯化钠(NaCl)由钠离子(Na⁺)和氯离子(Cl⁻)构成。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形成离子,失去电子的原子带正电成为阳离子,得到电子的原子带负电成为阴离子。
二、原子的结构
1. 原子核:带正电,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不同元素的原子质子数不同。
2. 核外电子:带负电,在原子核外分层排布。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一般情况下,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的原子易失去电子,大于4的原子易得到电子,等于8(氦为2)的原子化学性质稳定。
三、元素
1. 定义:具有相同质子数(即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 元素符号:国际上采用元素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大写)来表示元素。如果第一个字母相同,则再附加一个小写字母来区分。元素符号既表示一种元素,也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
3. 元素周期表:根据元素的原子结构和性质,将元素科学有序地排列而成的表。元素周期表有7个周期,18个族。同一周期的元素原子电子层数相同,同一族的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四、物质的组成与构成关系
1. 物质由元素组成,例如二氧化碳(CO₂)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2. 物质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例如,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铁由铁原子构成,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
五、习题专练
以下是针对上述知识点的习题:
1. 下列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
A. 水 B. 氧气 C. 铁 D. 氯化钠
答案:C
解析:水由水分子构成,氧气由氧分子构成,铁由铁原子直接构成,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
2. 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
B. 原子是最小的粒子,不可再分
C. 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后形成离子
D. 分子可以构成物质,原子不能构成物质
答案:C
解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但在其他条件下可分;分子、原子都能构成物质。
至于其他习题的答案和解析,可以通过参考书籍或网上资源获取。学习初中化学需要理解并熟练掌握物质的构成、原子结构、元素等基础知识,同时结合习题进行实践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