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8后盖碎了有影响吗怎么办

小米8后盖碎了有影响吗怎么办

一直以来,我对小米的“龙晶陶瓷”抱有极高的期待,希望它能带来一些与众不同的体验。一年过去了,真相反而更加扑朔迷离。

五月一日,博主胜利文皱皱公布了小米14 Ultra后盖“龙晶陶瓷”材质的检测报告,结果令人惊讶:其晶体含量竟然不及华为的昆仑玻璃。

一种被称作“陶瓷”的材料,其晶体密度却不及被称作“玻璃”的材质,这不禁让人产生质疑——小米这款“陶瓷”究竟是如何定义的?

其实这件事在去年就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当小米14 Ultra发布时,官方大力宣传的“龙晶陶瓷”一出现,就有博主开始测试其硬度。有些人通过墨氏硬度测试,发现它并没有比小米之前使用的玻璃强多少。还有人用金属刀尝试刮擦,结果后盖底色被刮出,原来它只是一个“喷了漆的透明壳子”。

称其为陶瓷,实在让人难以信服。

当时,有人解释说可能是样本问题,但一年后的今天,检测报告出来了,经过专业设备分析,晶体含量这一核心指标被证实“比玻璃还低”。这难道不违背常识吗?

我们通常认为,陶瓷应该比玻璃更硬、更结实、晶体更丰富。

那么,小米这块“龙晶陶瓷”,它到底是陶瓷还是玻璃?如果我们只看它的物理属性,它的硬度、晶体结构、耐磨性,更像是一种新型的偏玻璃材料。

小米却给它取了一个带有“陶瓷”二字的名字。很多消费者一听到“陶瓷”二字,就会联想到“高端”、“不易刮花”,以及类似苹果、华为的陶瓷背板。这引发了关于信息传递是否清晰,是否是刻意营销的讨论。

我们也不能完全否定小米的可能性,他们可能真的在尝试开发一种兼具透明度和陶瓷强度的新材料。如果是新材料,可以强调它的创新性、轻量化和视觉通透性,为什么一定要贴上“陶瓷”的标签呢?消费者并非傻瓜,一旦产品刮花或掉漆,任何解释都无法掩盖不实的体验。

博主胜利文皱皱的检测报告非常有力,对比样本选择精准,以华为昆仑玻璃作为参照,测试步骤透明清晰。这是客观的实验,而非主观的感觉。如果小米不作出回应,那么默认的结果就是小米的“龙晶陶瓷”只是玻璃的升级版而已。

小米的龙晶陶瓷究竟是什么呢?现在的问题不再是命名问题,而是消费者是否愿意为这种所谓的“陶瓷”多掏几百块钱的问题。

我本人使用过小米14 Ultra,手感确实出色,后盖也比普通玻璃更通透。但是要说它和传统的陶瓷后盖有怎样的质感共性,那真的说不上。尤其是现在数据摆在眼前,我对它的“陶瓷荣誉感”也荡然无存。

经过一年的时间,谜底揭晓,小米的“新材料”实验更像是一场营销秀。我不作最后的结论,只是把整个过程讲清楚。至于这个“陶瓷”是否值得你掏钱购买,每个人心里已经有了自己的答案。那么你觉得小米这块“龙晶陶瓷”,到底值不值得配上“陶瓷”这两个字呢?


小米8后盖碎了有影响吗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