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ither 和neither 的区别

either 和neither 的区别

十年寒窗苦读,试卷连起可绕地球三周

人们常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遥想当年庄子所言:“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人生短暂,追求无尽知识不如活得痛快(误)。

即便我在英国读书,仍不时怀念那些苦读的日子,不妨称之为情怀。那些年,我们还是中学里的苦行僧,学会了三角函数、解多元高次方程、背诵文言文的意义,区分either or和neither nor,理解重要思想,看懂电路图,掌握牛顿三大定律,理解氧化还原反应和中和反应……我们懂得很多,但笑得很少。每天九节课,晚上还有补习班和自习课,作业总是做不完……只有上厕所、倒水的时候,才能瞄一眼爸妈房间的电视,《武林外传》就在那时进入了我们的生活。

《武林外传》带给我们一个新的江湖世界,这里有正气、嘲讽,消解和的英雄。有人评价说,“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武林外传》在的地位,大概与老友记在90年代的地位相当”。那些欢乐的台词,“排山倒海”、“葵花点穴手”、“子曾经曰过”……至今仍然让人印象深刻。

尤其让人难忘的是吕轻侯,这个江湖中的盖世豪侠(误),其实是个满嘴英文、学识渊博的酸秀才。十年后,我走出国门,那个江湖已经淡出荧幕。而吕秀才的扮演者喻恩泰,在《武林外传》后选择去进修博士。为什么在最红的时候选择进修呢?他解释说:“这是自私的原因。《武林外传》播了之后我就回中戏读书。因为演员年纪越大越吃香,经验越多越有故事。但读研究生有年龄限制。”

十年过去,物是人非,姚晨、闫妮、宁财神等人已经面目全非,而秀才仿佛还是那个满腹经纶的样子。对于同样准备读博的我来说,或许能理解他为什么能保持那份初心。表演作为艺术,必定具有共同的基本规律。喻恩泰对表演充满热情,所以选择进修博士,从内在修养方面培养自己的表演技能。

每个苦读的学子都有一个“功名梦”。我来到英国读研,时间匆匆而过。圣诞节一过,学了三个月就考试了。成绩出来时,虽然考到了68%,但想想本科时的87%,这个成绩似乎并没有太大意义。同伴虽然只考了57%,但回国后找工作谁也不会看成绩单。那么读书到底是为了什么呢?

“功名梦”真的只是为了功名吗?当然不完全是。它的终极目的是提升自己的价值,为社会创造价值。就像喻恩泰一样,都已经是一个成功的人了,为什么还花三年时间进一步呢?我开始申请英国的PhD项目,但申请过程中遇到了许多困难。按照科普贴的流程走下来,套磁信没有导师回复,更别提写研究计划了。我开始怀疑自己是否适合读博。但喻恩泰的例子激励着我,我决定重新出发。经过仔细搜索和调查,我找到了【Q博士】的帮助。他让我看到了另一个“同福客栈”,一个专业、高效、协作的团队。在他的帮助下,我成功拿到了UCL的offer。


either 和neither 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