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枫之旅的尾声,从大阪到奈良,再到湖光潋滟的琵琶湖,途经古都京都与岚山,一路走来,路边、湖畔、山间、寺堂、神社、庭院,满眼皆是红枫黄叶,真可谓层林尽染,令人目不暇接。
驴友老许对枫叶情有独钟,用镜头记录下这一片片美丽的风景,每一张照片都展现出枫枝的优雅姿态;驴友小余则沉浸在枫叶的故事中,构思了一篇关于枫叶命题的作文。那么,我们就来聊聊枫叶为什么会变红吧。
古人对此充满想象,宋代诗人杨万里曾以拟人的手法写下诗句:“小枫一夜偷天酒,却倩孤松掩醉客”,构思十分浪漫。我们还听过一个黄帝与蚩尤的传说,说黄帝在黎山杀了蚩尤后,鲜血染红了宝刀,刀插入泥土中便化为一棵枫树,从此枫叶便有了血染的颜色。但这只是一个神话故事。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枫叶变红呢?首先来了解一下背后的科学知识。枫叶呈现绿色、、红色等色彩变化,是植物生长过程中的自然现象,与植物体内含有的天然色素密切相关。无论是枫树还是其他植物,它们的生命体内都含有多种色素,包括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如胡萝卜素或叶黄素)以及花青素等。
这些植物色素可以分为两类:脂溶性的叶绿体色素和水溶性的细胞液色素。叶绿体中的色素与光合作用密切相关,我们在中学生物学实验中了解的“叶绿素”就属于这一类。而存在于液泡中的色素则多与花朵的颜色有关,例如含有花青素的兰花和蓝莓等。
植物体或叶片的颜色变化,实际上取决于哪种色素在植物体内占据优势。比如,当红色素表达时,西红柿会变红;叶黄素显现时,柑橘会呈;花青素则使茄子呈现紫色。这些颜色的变化是在不同的生长条件下,植物体内不同的色素以不同的方式表达出来的结果。
如果你仔细观察,会发现初春时节,温度开始回升但尚未达到叶绿素合成的充分条件,此时的枫叶可能是绿叶中藏有红晕或红叶中透绿。随着光照充足和水分滋润,光合作用促使叶绿素合成加速,此时的枫叶鲜嫩翠绿。而到了秋季,光照缩短、气温下降,枫树的叶绿素合成能力减弱,叶黄素、胡萝卜素等开始显现,使得枫树枝上挂满黄叶。随着光照时间越来越短,枫树体内的花色素苷——一种红色素“后来居上”,使得漫山遍野的枫叶呈现出红色。至于枫叶为什么会“红得发紫”,那就是花青素的魔力了。
北京香山的红叶历来为人称道。除了传统的四大红叶观赏胜地如长沙岳麓山等外,如今辽宁本溪也因其规模更大的红枫景区而备受瞩目。而日本和加拿大的红枫观赏则因其独特的风格而吸引游客。全球有199种枫树品种,我国拥有最多的种质资源。最具特色的是被称为“红枫”或“红叶羽毛枫”的落叶小乔木。而在日本和加拿大等地也有其独特的红枫品种和观赏价值。想要观赏红枫的最佳时机建议了解气象知识和农历农事常识这样会更事半功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