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名的恐惧感 心理

莫名的恐惧感 心理

邻居家的小孩从小就特别害怕毛茸茸的宠物,比如狗和猫等。每当看到这些动物时,孩子都会大声哭泣。一开始,家人以为这只是孩子胆小,长大就会好。十年过去了,孩子的恐惧感不仅没有减弱,反而对毛绒玩具等类似物品也产生了强烈的恐惧。

有一次,只是因为被小奶狗轻轻碰了一下,孩子就整晚无法入睡。这时,家长才开始重视,带孩子去看医生,才发现孩子已经有了心理疾病。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对某些事物的恐惧感是常见的现象。有些家长可能会疑惑,为什么自己的孩子会对某些事物产生恐惧感呢?接下来,我们将通过一个生物学实验来揭示其中的原因。

这个残忍的生物学实验叫做“小艾伯特实验”,由心理学家约翰·华生进行。这个实验的目的是揭示孩子对事物的恐惧是如何形成的。实验对象是一个只有九个月大的婴儿——小艾伯特。实验的步骤如下:

约翰让小艾伯特接触一些事物,如火焰、可爱的猴子、狗、兔子和一只小白鼠。一开始,小艾伯特对这些事物都没有表现出恐惧感,特别是小白鼠,他非常喜欢并用手触摸它。

然后,约翰让孩子和最喜欢的小白鼠待在一起,同时反复在孩子接触小白鼠的瞬间用铁锤敲击悬挂的铁棒,发出刺耳的声响。婴儿面对突如其来的巨大声响往往会受到惊吓并产生哭闹反应。通过反复进行这一操作,小艾伯特开始对小白鼠产生强烈的排斥和恐惧反应。

实验结果告诉我们,人类的情绪是可以被条件反射的。对于小艾伯特来说,小白鼠最初是一个中性刺激,但伴随着巨大刺耳声的反复出现,它变成了条件反射刺激。每当看到老鼠时,小艾伯特都会产生恐惧反应。这种现象被称为刺激泛化,即类似的事物也会引起恐惧反应。

除了条件反射所致之外,孩子特别恐惧某类事物还有其他原因。例如,遗传因素、生理因素、环境突变等都可能导致孩子产生恐惧感。当孩子出现恐惧现象时,家长除了关注孩子的心理状况外,还需要考虑其他可能的因素。

孩子出现恐惧心理时如果不及时消除会给孩子带来不良影响包括影响性格发育、易引发焦虑症、限制活动范围以及阻碍探索能力等方面。因此家长需要重视孩子的恐惧心理并及时采取措施帮助孩子消除恐惧。

为了帮助孩子战胜恐惧心理家长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家长要纠正不当的教育方式避免使用恐吓等快狠准的教育方式给孩子留下心理阴影;其次引导孩子正确看待恐惧事物帮助孩子消除错误认知;然后让孩子适当地与恐惧事物接触消除恐惧感逐步引导孩子接触恐惧的事物;最后家长不能孩子接受恐惧事物要循序渐进地引导孩子面对和处理恐惧心理。如果孩子的恐惧心理无法消除家长可以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来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总之家长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及时帮助孩子消除恐惧心理让孩子健康成长。


莫名的恐惧感 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