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obar手机完整汉化版

foobar手机完整汉化版

一则关于ICQ即将关闭的消息,唤醒了许多70后和80后的回忆。对于这些人来说,ICQ可以说是即时通讯软件的鼻祖。这款软件诞生于1996年,由以色列公司Mirabilis推出。ICQ的名字是I seek you的简写,中文可以解释为“我找你”。Mirabilis公司希望通过ICQ实现人们在互联网上的快速交流。

虽然ICQ有着这样的历史背景,但我个人使用的并不多。当我拥有电脑的时候,OICQ已经盛行。OICQ是opening I seek you的简写,意为开放式的ICQ。但由于ICQ的侵权问题,OICQ后来改名为QQ,就是我们今天还在使用的那只小企鹅。据我了解,早年申请QQ号还需要付费,价格是1元一个。

作为一名80后,我使用过许多即时通讯软件,如MSN和泡泡等。那时候,互联网充满了新奇和探索,每一次点击都像是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聊天室是当时的热门,陌生人在里面聊天,虽然大家素不相识,但都能在互联网上找到共鸣。

除了ICQ这样的即时通讯软件,还有很多其他类型的软件也已经逐渐淡出我们的视线,甚至已经停运。接下来,我想以自己的经历,帮助70后和80后们回忆那个时代的精彩。

当时,网络普及率并不高,上网费用也很贵。在2000-2003年间,家庭电脑开始普及,上网方式也从电话线上网转变为ADSL上网,再到现在的光纤宽带。当时上网主要是用56kbps猫拨号上网,计时不计流量,大家都用免费赠送的时长上网。很多人会选择将有趣的内容下载到本地观看,这就需要使用下载软件。

当时有许多下载工具,如网际快车、网络蚂蚁、影音传送带、电驴(电骡)等。由于不同网站有不同的下载协议和方式,需要使用不同的下载软件。当时没有现在的会员加速服务,大家会尝试用不同的下载软件下载同样的内容,以比较谁的速度更快。

除了下载工具,当时还有多种影音播放软件,如RealPlayer、超级解霸、暴风影音、Winamp、foobar、powerDVD等。由于不同的文件格式需要不同的软件来播放,所以这些软件在当时都很受欢迎。

还有杀毒软件如瑞星、江民、卡巴斯基、360等。当年的杀毒软件是收费的!品牌电脑通常会预装杀毒软件,提供1-3年的免费服务,之后就需要付费或无法使用了。

除了这些预装的杀毒软件,很多人还使用版的卡巴斯基。当时卡巴斯基的口碑极佳,因为是“免费”的。也不能忘记360的贡献,它让杀毒软件免费化,虽然大家对它的评价不一,但它确实为杀毒软件行业带来了变革。

如今,随着Windows系统的不断完善和互联网的发展,很多当年的软件已经成为了历史。那个网络与PC并不普及的年代,我们通过学习之余的阅读来了解世界,《网友世界》、《大众软件》、《电脑报》等杂志与报纸成为了我们的精神食粮。如今,我们已无法想象自己会成为一名数码编辑。怀念之余更多的是感慨,科技的发展让纸媒数字化,图文进化至视频化。与此软件的发展也类似,智能手机的出现让PC的价值逐渐工具化,许多传统PC软件厂商未能跟上智能手机行业的发展,大部分提到的软件都已成为历史。这也是互联网的魅力所在:在不断前行的同时保留住美好的记忆和情感。


foobar手机完整汉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