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文章的开头,让我们回溯到一首具有历史意义的歌曲《大江东去》,这首歌曲开启了艺术歌曲百年的历程。艺术歌曲作为西方作曲技法与诗词结合的产物,如同一扇向世界展示汉语之美的窗口。著名歌唱家廖昌永多年来一直演唱并推广艺术歌曲,在接受记者专访时,他详细讲述了他心中那份独特的“艺术歌曲情结”。
廖昌永的音乐之路与的艺术歌曲紧密相连。在维也纳金色大厅举办的独唱音乐会上,他演唱了一首名为《望乡词》的艺术歌曲。这首歌的歌词源自右任的诗,当代作曲家陆在易使用西方作曲技法为之谱曲。当廖昌永演唱这首歌时,他情不自禁地想起了不久前发生的汶川大,泪水在眼眶中打转。
艺术歌曲这个词是在上世纪20年代由萧友梅从德语中直译而来的。如果说西方的艺术歌曲是优雅的代名词,那么艺术歌曲就是诗词与西方现代作曲技法的融合。它以一首首小诗,唱出了内涵深刻的故事,具有极强的文学性与艺术性。
早在1920年,一位名为廖尚果的赴德留学生,用西方作曲技法将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谱写成歌,名为《大江东去》。这首歌后来被认为是最早的艺术歌曲,其思想内涵、音乐意境和声乐技巧,即使在今天看来,依然十分出色。之后的岁月里,诸如萧友梅、赵元任、黄自等一批作曲家,纷纷将古典诗词名作谱成艺术歌曲。他们的作品如《花非花》《卜算子》《南乡子》等,都是艺术歌曲的瑰宝。
除了古典诗词,许多由新诗谱成的艺术歌曲也同样动听。如萧友梅的《问》、赵元任的《教我如何不想他》等,都是艺术歌曲的杰出代表。当代作曲家赵季平、陆在易等也创作了不少优秀的艺术歌曲,如《关雎》《我爱这土地》等。
与有着悠久历史的西方艺术歌曲相比,艺术歌曲虽然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但仍然缺乏系统的梳理、研究与传播。廖昌永作为一位热衷于艺术歌曲演唱与推广的艺术家,多年来一直在努力推广艺术歌曲。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艺术歌曲在国际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并让世界了解一代代音乐人在这100年中对世界音乐的贡献。他也一直致力于挖掘和整理艺术歌曲的历史脉络,并寻找那些被忽视的优秀艺术家。
在推广艺术歌曲的过程中,廖昌永感受到了其不同历史时期的风格变化。他说:“每次演唱艺术歌曲,我内心都有一种亲近感。”他从小就喜欢古典诗词,在演唱这些作品时,情感从他的内心流淌出来。他希望通过自己的演唱,让更多人了解艺术歌曲的美,并感受到音乐的力量。他认为好的音乐能让听众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也能让演唱者在演唱和学习中寻找到生活的态度和价值。
艺术歌曲背后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在演唱技巧上,艺术歌曲的咬字与韵味也大有讲究。廖昌永表示,他正在计划出版一本包含多种版本和艺术注释的艺术歌曲集,以便更好地推广和研究艺术歌曲。他认为音乐的力量是无穷的,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传播文化、讲好故事做出贡献。他也期待在未来的日子里,不仅能让外国听众欣赏到的音乐作品,也能让他们用中文演唱的艺术歌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