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节是最为重要的节日之一,但与之相关的诗词佳作却并不多。可能大家都忙于团圆、祭祖和拜年,无暇作诗。再说,面对一家老少,用词过于华丽显得不亲切,过于古板又显得可笑。
虽然王安石是一位文学大家,他的文章深受人们喜爱,但他在诗词方面的成就却并不突出。他的《元日》诗却在众多春节诗歌中独树一帜: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家万户张灯结彩,喜庆的气氛弥漫着整个大地,伴随着新年的钟声,王安石心中的豪迈之情溢于言表。当时的他正值得意之时,决心大展宏图,推行新法以富国强兵。这首诗流露出他意气风发的精神面貌。尽管他有时被形容为“拗相公”,即听不进逆耳之言,但在这首诗中是否也透露出一种万象更新的气象呢?
元宵节则更多地承载着社交价值,人们走出家门,尤其是青年男女,欣赏花灯、猜灯谜,相比于春节的规矩拘谨,元宵节显得更加自由自在。关于元宵节的诗词佳作众多,其中朱淑真的《生查子》描绘出节日的盛况: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的元宵节,月光和灯光依旧璀璨,但去年的伴侣却已不见踪影,不禁让人泪湿衣袖。这首诗生动描绘了元宵节的美丽和热闹,以及失恋后的失落感。它引起了大众的共鸣,让人们感受到节日中的小伤感和小情调。
清明是祭祀祖先、怀念故人的节日。每到天气常常阴雨绵绵,这种氛围成就了杜牧的《清明》诗的广泛传播: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首诗简单明了,画面感十足。虽然它描述了清明节时的悲伤氛围,但结尾处“牧童遥指杏花村”却给人带来一丝暖意和希望。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投江自尽而设立的节日。虽然它起初是个悲伤的日子,但如今人们通过赛龙舟、包粽子等活动欢庆这个节日。端午节充满了复杂的情感。元稹的诗反映了这种纠结:灵均死后人们用各种方式纪念他,但现代的人们却将其转化为欢笑的对象。不过对于老百姓来说,好不容易有个节日放松一下才是最重要的吧!何必过于沉重呢?
七夕节充满了浪漫氛围,古代女子在这一天乞求智慧和技巧;如今则被称为的情人节。关于七夕的诗也有很多佳作但秦观的《鹊桥仙》无疑是最受欢迎的: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整首诗温婉含蓄几乎句句都是名句中秋节是赏月、团圆的日子也是诗人灵感大发的时候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无疑是中秋诗词中的压卷之作其中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被誉为人仙之笔宋神宗读后认为苏轼始终是爱君的可见这首词的情感深度重阳节的九月九登高是文人写词的好时节几乎每位诗人都留下了重阳节的诗词其中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最为脍炙人口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写思念亲人的诗句句朴人有共鸣真是少年天才之作。这样的诗句能够深入人心代代相传成为永恒的经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