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1+6+N”变革的启动,阿里国内商业板块再次经历人事大变动。据“天下网商”官方微信公众号消息,淘宝天猫产业运营及发展中心总裁杨光(花名:吹雪)即将离职,该中心将调整为三个行业发展部。这一变动恰逢京东零售也在调整,将首次打通自营和POP商家团队。目前,电商巨头为了寻求新的增长,不得不重新梳理老业务,分配流量“蛋糕”,打破经营壁垒,从而激活电商业务。
对于阿里来说,“1”细化为了“3”。伴随着吹雪的离职,淘宝天猫产业运营及发展中心发生了重大变化。据官方消息,该中心将调整为三个行业发展部,分别是行业发展一部、行业发展二部以及行业发展三部。其中,行业发展一部由丰富性驱动,包括淘宝服饰、新四大金刚行业等业务;行业发展二部则由品牌驱动,包括天猫服饰、消费电子、快消、家装家居等行业;而行业发展三部则着重整合阿里近场零售业务。值得注意的是,三个行业发展部的调整逻辑主要基于“货”,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与此汪海、刘鹏、刘一曼等人在相应领域拥有深厚的业务经验,将分别负责三个行业发展部。此次调整后,天猫超市被划至行业发展三部。据了解,“天下网商”官方微信公众号的运营方为浙江天下网商网络传媒有限公司,是由浙江出版联团与阿里巴巴集团共同打造的互联网电商服务公司。
对于这一系列人事变动的真实性,阿里相关负责人并未向北京商报记者回应。但不可否认的是,此番调整意味着员工们的工作目标、汇报线路等将再次调整。事实上,在电商行业中,类似的场景并不陌生。早在2022年年初,阿里巴巴集团就曾调整淘宝天猫架构,并强调两大业务在后台实现全面融合。
与此京东零售也开始对自营和非自营电商业务进行调整。北京商报记者从接近京东的知情人士处获悉,京东零售将按照细分品类拆分经营单元,并打通POP和自营商家团队。这是两大竞争对手迈出的同样步伐。天猫与京东的第三方商家业务是阿里与京东竞赛十余年的产物。
回望过去,淘宝商城改名为天猫后,在的电商市场占据重要地位。此后,淘宝和天猫的战略职能划分逐渐清晰。随着拼多多等竞争对手的出现,淘宝和天猫的发展也面临着挑战。业务分分合合的核心逻辑是为了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并讲述新的增长空间。
电商业务的调整也反映了流量分配的问题。大品牌往往能获得更多的流量支持,而中小商家则在流量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当流量“蛋糕”越来越小,平台和中小商家之间的利益矛盾越来越突出。电商巨头开始强调平衡大品牌与中小商家的利益,既是为了稳住商家大盘,守住供给,也是出于突破现有用户存量的考虑。
零售电商行业专家庄帅认为,此次淘宝天猫的重组是应对竞争、满足不同的消费需求作出的调整。三个发展部门分别对应了用户的三大消费需求,即品牌品质、价格导向和即时便利性。从电商大盘来看,主要对应的是以品牌品质为主的电商、以性价比和下沉市场为主的电商以及以即时消费为主的电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