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中描绘的夏天,暑气伴随着荷香,蝉鸣之间流淌着诗情画意。
夏天读诗,该读些什么呢?夏天的特点便是天气炎热、花开逐渐减少、人们容易困倦。古人对大自然极其敏感,将这些夏日特色化为诗歌的主题。循着这些主题,我们能更好地在诗的海洋中畅游。
在没有冰箱和空调的古代,夏天的生活必定更为艰难。古人笔下的夏天往往显得尤为炙热难耐。如“天地如窑烧,六月似阳炭”,“日轮正中凝不动,大地如同火炉中”。这种炎热之中,人们寻找乘凉的妙法,各种方式层出不穷。有挥扇取凉的,“扇摇微凉,悠悠夏日长”;有乘船游玩的,“何处最佳乘凉处,池上泛舟随风游”;有睡竹凉床的,“室内别无他物,唯有竹床清凉无比”;还有在树荫下纳凉的,“坐在门前石上看那柳荫下的清凉”。甚至有人通过修行来避暑,“是不是禅房特别凉爽?只要心境平静,身体自然凉爽”。夜晚出门也是个好选择,“拿着拐杖寻找柳下的凉意,倚在画桥上享受夜色”。最简单直接的方式,就是乘凉,敢于如此直白写出来的唯有李白:“懒得摇动白羽扇,我在青林中。脱去头巾挂在山壁上,让头顶感受松风的吹拂。”
夏天的梅雨季节则相对凉爽,但也带有潮湿的困扰,使得物品容易发霉,人们对梅雨的感情便变得复杂起来。描述梅雨的诗句也极为生动:“在雨水过多的年份,‘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雨水较少的年份,‘梅子黄时日日晴,山中小径泛溪行’;雨水适中的年份,‘池塘水浅深不一,熟梅天气半阴晴’。”
夏天,树木郁郁葱葱,花朵却较为稀少。但仍有几种花在点缀着这个季节,如蔷薇花“满架蔷薇香四溢”,石榴花“五月榴花照眼明”,栀子花“庭院栀子静绽放”,紫薇花“紫薇花开映黄昏”。
荷花无疑是夏天最引人注目的主角。从春到秋,荷花始终受到诗人的青睐:“小荷初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莲叶无穷碧,荷花别样红”。采莲也是夏季的一大美景,诗人常以此为主题:“涉江采芙蓉,兰泽芳草香”,“江南可采莲,莲叶满泽畔”。采莲虽为辛劳之事,但场景之美使其成为爱情表达的好地方,“乘月采芙蓉,夜夜得莲子”,“抛莲子的人羞涩地隔遥水”。莲蓬又谐音怜子,寓意爱你。
俗话说得好,“春困秋乏夏打盹”,夏天是最容易让人困乏的季节。午后小睡一会儿是常态。不论男女老少,都有可能打盹,“日午树荫满地时,梦醒惊飞流莺鸟”,“困人天气日初长”。即使是在读书的时候,“纸屏石枕竹床凉”,也有可能会因为困倦而放下书本打个盹儿。对于孩子们在学校打盹的情况,家长们应该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除了以上所述的主题外,夏天还有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端午。端午节的诗词可以单独成篇。端午节一般认为起源于屈原的纪念。“节分端午为谁传?千古留传为屈原。”端午节期间有许多传统习俗,“粽包两分髻”,“艾束挂冠帽”,还有煮兰浴的习俗。端午节的氛围是热闹而欢乐的,“一片笙歌催晚闹”,“鼓棹忽起中流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