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焊接过程的电流电压调控与焊接质量的关系
电流是控制焊缝熔深的关键因素。随着电流的增大,单位时间内送出的焊丝数量增加,这有助于焊缝的熔化深度。电流也可以理解为送丝速度,在电压一定的情况下,送丝速度越快,焊缝的熔深越大。而电压则主要负责控制焊缝的熔宽。
为了确保焊接过程的稳定性和质量,需要保证焊机送丝和导电的良。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对于电流I小于300A的情况,电压U的计算公式为U=(14+0.05I)2V;当电流I大于300A,尤其是有加长线的情况下,建议电压略高一些,U=(16+0.05I)2V。
例如,当选择焊接电流为200A时,焊接电压应设定为(0.05×200+142)V,即(242)V;当选择焊接电流为400A时,焊接电压应设定为(0.05×400+162)V,即(262)V。
对于新手来说,可以按照上述公式进行电流电压的调节。在实际操作中,可以通过观察焊丝端头的状态来调整电压。如果焊丝端头始终存在滴状金属小球,且过渡频率偏低,说明焊接电压偏高,此时应增加送丝速度或降低焊接电压。相反,如果焊丝干伸短时能正常焊接,稍长时就出现顶丝现象,说明焊接电压偏低,此时应降低送丝速度或升高焊接电压。
在调试焊接参数时,应注意先调整送丝速度,再调整焊接电压。焊接电流应根据母材的厚度来进行控制。要注意听声音、看,以判断焊接过程是否稳定。在保证焊缝熔透的情况下,尽量选择较小的电流进行焊接,因为大电流可能会导致熔池翻滚,增加,影响焊缝成形。
焊接速度、喷嘴与工件的角度以及运条方法等都是影响焊接质量的重要因素。焊接速度过快或过慢都会对焊缝的质量产生不良影响。喷嘴与工件垂直时,可能会出现大、电弧不稳的情况,因此建议将喷嘴后倾10-15度。运条方法则需要根据具体的焊缝形状和焊接位置来选择,如直线法、锯齿形和月牙形运条法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