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语名字】口蜜腹剑
【成语拼音】ku m f jin
【成语释义】形容一个人的言辞动听,却暗藏阴险歹意,表面友善而内心充满算计。这一成语揭示了那些虚伪狡诈、善于伪装自己的两面派人物的嘴脸。
【成语出处】
源于北宋时期的历史人物李林甫的故事。据《资治通鉴唐玄宗天宝元年》记载,李林甫擅长使用甜言蜜语来表面上与人交往,但暗地里却设计陷害他人。人们因此形容他的手段为“口有蜜,腹有剑”,后来这一表述被提炼成为成语“口蜜腹剑”。
【成语用法】该成语属于联合式,常作谓语、定语,含有贬义。在句子中用于揭示某些人的虚伪面目。
【近义词】此成语与甜言蜜语、佛口蛇心、笑里藏刀等词语意思相近,都揭示了表面友善而内心阴险的行为。
【反义词】与心直口快、心口如一等词语相反,这些词语表达的是言行一致、真诚坦率的意思。
【成语寓意】
“口蜜腹剑”揭示了李林甫在中的狡诈手段。他通过这种表面友善而内心阴险的方式有才干的人才,借此长期占据宰相高位,给和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这个故事反映了唐玄宗后期的昏暗面。“口蜜腹剑”也警示人们,虚伪和狡诈终究无法长久,多行不义必自毙。
【活学活用】
1. 在明代王世贞的《鸣凤记》第二十五出中,有角色指责另一角色“这厮口蜜腹剑,正所为慝怨而友者也”,生动展现了这一成语的应用。
2. 在现代作家杨绛的《我们仨》第三部中,角色向达评价钟书说:“人家口蜜腹剑,你却是口剑腹蜜。”这也巧妙地运用了“口蜜腹剑”这一成语。
3. 当我们需要形容那些表面温和、友善,却在背后伤人的人时,就可以使用“口蜜腹剑”这个成语,来揭示他们的真实面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