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屋面和平屋面的区别

坡屋面和平屋面的区别

重庆作为巴文化的重要源头,历史悠久,培育了丰富多彩的人文氛围和独特的地域特色,拥有璀璨的民俗文化,充满了“渝味”,并且融合了川黔与鄂湘的风情。为了传承和保护好这些深厚的民俗文化遗产,守住山城的根基,重庆地方志特别推出了《重庆民风民俗》专栏。

关于村落、城镇的民俗建筑,碉楼是一种集防御、居住、储藏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特色建筑。这些碉楼一般五至六层高,采用方形或长方形的平面布局。外部是石、砖石或夯土墙体,内部则是木结构的楼层。它们拥有歇山式或四面坡式的屋顶,铁皮包裹的大门,以及石板的窗户。在碉楼的墙体和边角,还设有供瞭望和射击的枪眼和角堡。

以石柱县悦塃镇的枫香坪碉楼为例,这是清末民初由当地的女富绅马王明英所建。采用石木结构,长方形平面布局,条石墙体,全木楼层,五楼一底,悬山式屋顶。该碉楼的正面两墙角及背面设有伸出墙外的角堡,可供瞭望和射击。大门的石门楣上刻着“和平永固”四个字。

巴南区的丰盛镇也有一座二十二步坎碉楼,位于丰盛镇福寿街115号。这是一座清代建筑,采用夯土墙体,两楼一底,二、三楼外有回廊小青瓦单檐悬山顶,建筑面积约160平方米。

在涪陵区的大顺场,有一座双石坝土碉楼,也被称为“瞿九酬碉楼”。这座土楼呈“器”形布局,正中是天井,四角有碉房。底层封闭,内有回廊和楼梯相连,第二层以上各层设有射击孔。

石柱县王家乡光华村的罗田石碉楼和罗田土碉楼也是颇具特色的古建筑。这些碉楼都是由当地富绅所建,融合多种材料和技术,展现出了深厚的民俗文化和精湛的建筑技艺。


坡屋面和平屋面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