芈月传屈原投江是哪一集

芈月传屈原投江是哪一集

昨晚,备受瞩目的电视剧《芈月传》迎来了震撼人心的“大反转”。在前60多集的剧情中,芈月一直秉持“忍”字为先,这一局面终于被打破——她的儿子嬴稷成功登基为王,而她自己也成为了掌握的母后。这一重要转折让众多观众如释重负,纷纷感叹:“终于不再憋屈!”

在剧集开播前,许多观众在片方的宣传攻势下已经了解到,芈月是历史上第一位被称为“太后”的女性。据宋代高承的《事物纪原卷一》记载,《史记秦本纪》中提到秦昭王的母亲芈氏,被称为宣太后,自此,“太后”的称呼得以确立。

《芈月传》的观众们可能忽略了一个细节,那就是大秦宣太后居然自称“朕”。通常,不是皇帝怎么敢自称“朕”呢?太后不是应该称自己为“哀家”吗?宣太后在掌握朝政后,难道改变了以往的谦恭忍让,变得如此狂妄,竟然使用了皇帝的专属称呼?

其实,根据的最早词义解释专著《尔雅释诂》,”朕”意为”我的”或”我”。在秦始皇统一之前,“朕”并不是皇帝的专用词。例如,《离骚》中屈原也自称“朕”。自秦始皇开始,“朕”成为皇帝的专用自称。也就是说,在先秦时期,任何人都可以使用“朕”这个词语。

据司马迁的《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朝灭六国后,讨论君主称号时,王绾、等人提议“天子自称曰‘朕’”。此后,“朕”成为皇帝的专用自称,其他人不得使用。至于为何选择“朕”作为自称,在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王通常自称“寡人”,意为自谦为道德不足的人。而“朕”字旁的“月”字原本为“舟”字旁,意指木造船的木板间隙。皇帝用这个词比喻自己为“寡德之人”,表示谦虚谨慎。虽然听起来很霸气,但其实只是皇帝的谦虚罢了。只允许皇帝自己使用,不让别人用的态度,确实展现了皇帝的威严和权威。


芈月传屈原投江是哪一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