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我们的记者调查,在人口信息查询系统中,湖北省曾有13位姓“芈”的人登记过,但其中仅有一位41岁的芈姓女士落户襄阳樊城区,其余12人的户口都不在湖北。虽然荆州有一位姓芈的男士留下过记录,但据查证他实为河南人,现不在荆州居住。虽然现今芈姓较为罕见,但据了解,“芈”姓源于楚国,曾是国君与贵族的姓氏。
原江陵县志办浦士培为我们详细解读了“芈”姓的起源。他指出,仔细观察“芈”字的字形,它与羊十分相似。最初,“芈”的发音和意思都是“咩”(mie)。可能是因为古人觉得“咩”作为姓不够庄重,所以后来改变了发音。
浦士培进一步解释,实际上楚国的原始国姓是“熊”。例如,楚庄王的名字就是熊旅。而后,“熊”姓逐渐演变为“芈”姓。而关于最早的芈姓祖宗,据说是名为鱼熊的人物,因其封地在米地,故以芈为姓。
不同于现在的姓氏统一,在先秦时期,姓和氏是分开使用的。姓是整个有血缘关系的部族的共同称号,一般不会改变;而氏则是某个支系的称号,可能会随着封邑、的变动而变动。例如,虽然历史文献记载屈原名平字原,但实际上他姓芈不姓屈,他与“芈月”和“楚王”有着亲戚关系。屈原因为到屈地,所以以屈为氏。
在先秦时期,男子通常称氏不称姓,女子则称姓。因此人们更习惯叫屈原而不是芈原。同样地,芈月叫芈月而不是熊月。与屈原同姓不同氏的历史名人还有西楚霸王项羽。据说,伍子胥、白起等历史名人都与芈氏有关联,至少是同姓远亲。值得一提的是,“芈”才是楚国的国姓,而熊则是楚王的氏。后来,“芈”姓又衍生出伍、屈、项、麻、上官等18个姓氏,进而又繁衍出143个单姓和112个复姓,其中包括许多大姓如王、白、刘、柳、叶、楚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