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话题切入,直入主题。最近,有表友在论坛上提出了关于ETA2892自动上弦效率的问题,并进行了实验验证。在不手动补链的情况下,仅靠手表自动上弦,ETA2892经常处于弦不满的状态,上弦效率相对较低。今天,我想就我所知的情况,谈谈为什么ETA2892的上弦效率不如ETA2824等机芯,以及两者之间的差异。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ETA2892和ETA2824的基本差异。ETA2892是一枚非常出色的机芯,以其坚固耐用和超薄厚度而闻名。而ETA2824则以其出色的自动上弦效率和稳定的性能受到广泛赞誉。
ETA2892的自动上弦机构是整合在走时轮系中的,采用的是偏二轮布局。为了保持机芯的超薄厚度,ETA2892的自动上弦机构被安装在机芯内部。这种设计虽然使得机芯更加轻薄,但也牺牲了一定的上弦效率。相比之下,ETA2824的自动上弦机构是叠加在基础机芯上的,因此具有更高的上弦效率。
ETA2892的自动陀非常薄,这也是导致上弦效率低的原因之一。为了进一步提高上弦效率,很多使用ETA2892机芯的品牌会选择更换自动陀。
除了上弦效率外,我还了解到ETA2892的一个技术性问题。频繁的手动上弦可能会导致自动上弦机构中的换向齿轮离合出现问题。对于这个问题,我认为不必过于纠结,顺其自然就好。
在机芯等级方面,ETA2892和ETA2824都有不同等级的配置,包括Standard标准级、Elabor改良级、Top顶级和Chronometer天文台级。每个级别的机芯配置不同,走时精度也有所差异。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品牌的瑞士原厂表使用Standard标准级和Elabor改良级机芯,配备的是Etachocs三瓣避震器。避震器不再是判断机芯真假的唯一方法。不同级别的ETA机芯使用的发条材料也有所不同,高等级的机芯使用Nivaflex NM材料发条,具有更好的性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