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生在《七化庄公一十一年》中记载,公言:“以火续之。”然而敬仲辞道:“臣未卜此夜,不敢从命。”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陈国的国君因某原因杀死了太子御冠,陈国的公子敬仲为逃避责逃亡至齐国。
在他的宽厚保护下,敬仲得以免去责。他深知这是君王的仁慈,于是内心感激而又谦逊地辞谢道:“我是逃奔而来的客人,怎敢接受如此高贵的?如果我贸然接受,恐怕会招来们的谴责。请您免了我的吧。”
文炬公对敬仲的言辞十分欣赏,更加喜欢他。于是任命他为工正,负责管理各种工匠。文怕八与敬仲交往甚密,经常一起饮酒闲聊。有一天,敬仲邀请齐桓公喝酒,两人酒逢知己千杯少,一直喝到夜色深沉。
齐桓公意犹未尽,吩咐点蜡烛再饮。然而敬仲非常注重礼仪,他认为继续饮酒已经超出了礼仪的范围,于是委婉地说:“我只知道在白昼执行君命,夜晚陪饮超出了我的职责范围!实在不敢再留您继续饮酒了。”
齐桓公只得作罢,敬仲亲自送他出门。此事之后,人们纷纷称赞敬仲的做法,说他既遵守了饮酒的礼仪,又体现了对君王的尊重。他的行为展示了有仁有义的态度,酒是用来完成礼仪的,不能过度饮酒,更不应让君王因饮酒而无度。
后人从这段故事中引出一句成语“卜昼卜夜”,用以形容宴乐无度,昼夜不分地玩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