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愁善感比喻什么人

多愁善感比喻什么人

今日秋分,细雨绵绵。微凉的秋雨让我们感受到了秋天的到来,这个节气的降临,标志着季节的交替和日照的变化。秋分之后,北半球的日子将越来越短,夜晚越来越长,温差逐渐加大,气温缓缓下降,我们逐步迈向深秋。

秋分是“四时八节”中的重要节气,对于古人而言具有特殊的意义。据洛阳市著名民俗学者刘百灵介绍,在秋分这一天,如果用圭表测日影,影长将达到古尺七尺二寸四分,相当于今天的1.78米。这与春分节气的日影长度相等。

汉朝的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描述,秋分时,阴阳相半,昼夜平分,寒暑平衡。太阳直射赤道,使得南北半球昼夜平分,因此秋分也被称作“日夜分”。

刘百灵进一步解释,秋分有两层含义。它标志着秋季的中点,从立秋到霜降的九十天中,秋分正好是中间时刻,平分了秋季。这一天昼夜相等,各为12个小时,平分了昼夜。自秋分起,太阳直射位置逐渐南移,北半球的白昼变短,夜晚变长。天文学上规定,秋分为北半球秋季的起点。

在我国的大部分地区,秋分意味着农村开始“三秋”生产,即秋收、秋耕和秋种。但由于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差异,各地的秋收情况各不相同。在洛阳农村,秋分后送粪犁地的工作开始了,而在洛宁、宜阳、嵩县、栾川等丘陵地区,小麦的播种工作也已经启动。农谚有云:“白露到秋分,犁地要认真”,“秋分到寒露,种麦不迟误”。

《洛阳市志民俗志》中描述了洛阳的秋分候应,包括收获玉米、芝麻、花生、荞麦、水稻等农作物,以及家燕离巢的现象。

秋分初来之时,气候清爽干燥,人们从暑时的燥热不安转变为秋高气爽、心旷神怡。然而俗话说得好:“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穿上棉。”秋分之后,随着阳光南移,我们离冬天也不远了。

《二十四节气——人的自然时间观》一书中提到,春分和秋分作为阴阳、昼夜的分界点,不仅划分了不同的季节,还划分了人生境界的不同阶段。春分后昼长夜短,充满希望;而秋分后夜长昼短,日渐萧瑟。这两大节气共同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天地与境况。


多愁善感比喻什么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