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厦门大学生物学科的百年庆典于昨日盛大举行,地点设在厦门大学的翔安校区。这场盛大的发展是为了纪念厦门大学生物学科创立100周年。
早在陈嘉庚先生于1921年创立厦门大学时,他就已经计划设立生物学科,旨在“开发祖国的山海资源”。事实上,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陈嘉庚先生便开始筹建厦大建南楼群时,就将成义楼定位为生物学系的教学科研大楼。历经百年发展,厦大生物学科已成为国内外知名的学科之一。
此次发展回顾了厦大生物学科的百年历程,展现了其在学术研究方面的卓越成就。从上世纪始,厦大的植物标本馆就已经在国内名列前茅,动物学系也设立了生物材料供应处,为国内外教学实验提供优质的标本。不仅如此,厦大还在国际顶级学术刊物上发表了第一篇论文,该论文聚焦于对厦门大学附近的文昌鱼的研究。这让厦门大学的文昌鱼研究名声大噪。
如今,厦大生物学科更是成为两轮“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的一员,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更是位列A类。该学科在生物医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研制出了世界首个戊肝和首个宫颈癌等成果。在生物医特别是体外诊断IVD领域,厦大生物学科已经成为行业内的重要力量。至今已有超过一万三千名学生在生物学科领域毕业,其中包括多位著名生物学家如伍献文、曾呈奎等院士。
值得一提的是,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还有一个特殊的本科班,其“班”是奖得主布鲁斯博伊特勒。他通过在线发来祝贺并分享了宝贵建议,鼓励厦大生物学科继续保持优秀的标准并致力于创新和突破性的研究。他认为科学的进步源于不同的思考方式和新的方法,大学应该奖励优秀学生和教师,并相信成就来评估优秀是未来发展的关键。他对厦大生物学科的未来充满信心并期待其继续保持辉煌。除此之外,厦大生物学科在生物医特别是体外诊断IVD领域的影响力日益增强,许多优秀的创业者和企业家都来自于这个领域。他们的成功故事不仅展示了厦大生物学科的实力也激发了更多年轻人对生物科技领域的热情。 (厦门日报记者 佘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