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到毕业季,论文查重的话题总会成为网络热议的焦点。随着AI技术的普及,论文AI率作为一个新兴概念,正在成为大学生们面临的新挑战。
不仅仅是AI机制本身让学生感到困扰,随之而来的其他压力更是让他们倍感苦恼。早在AI技术普及之前,学校正式查重之前的“预查重”就已经成为一门生意。学生们为了求安心,纷纷购买第三方的查重服务。如今,随着AI率的,新的商机应运而生。在各大网购平台上,各种付费检测服务的销量动辄成千上万,甚至推出了包天、包月、打包查重等贴心服务。由于不同平台的结果大相径庭,学生们在面对毕业和未来前途的重要时刻,不敢冒险,倾向于多方比较和选择。
任何技术的发明都有其利弊两面。在AI时代已经来临的背景下,我们是否能在维护学术规范的避免学生陷入自证怪圈呢?当前,一些高校已经意识到现有机制的弊端,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例如,只对本科生的毕业论文进行AI率,并由导师进行最终把关,而不是让AI做出一刀切的判断;而对于硕士、博士研究生的毕业论文,则维持原有的标准。
本科生的论文篇幅相对较短,学术性相对较弱,每年提交的数量也较多。利用AI进行把关,既可以杜绝学生的侥幸心理,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念,又可以减少人力物力的消耗。对于硕博论文来说,由于其篇幅大、规范性强,且涉及相当比重的学术对话,AI的误判几率相对较高。在审核硕博论文时,有必要对AI率较高的文章和语段进行人工复审,并通过师生交流、学术问答的形式来消除滥用AI的嫌疑。
在某些特定专业中,我们也应该正视AI对论文写作的积极作用,制定更为灵活的AI率上限。在责任明确的情况下,允许学生使用适当比例的AI生成内容,以避免研究生在不必要的地方耗费大量精力,影响他们进行有价值的学术探索。
虽然需要查AI率,但绝对不能仅仅依赖AI进行,必须要有活生生的人进行最终把关。技术理性不能超越人文情感。我们需要合理利用AI技术,同时注重人文关怀,以确保教育的本质目标得以实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