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一心扑在工作上的成语

形容一心扑在工作上的成语

在重庆的社交平台上,一位执着的“守艺人”引起了广泛关注。他以其独特且冷门的手艺,成功开辟了自己的天地。今天,重庆的记者要为大家讲述这位名叫义的手艺人的故事。

这位引人注目的个性手艺人今年已经76岁了。5月30日,记者来到位于渝中区大坪时代天街的“重庆金匠”店铺,见到了受到大家关注的义。他头戴浅棕色牛仔帽,身着绿色衬衫,手指佩戴两枚银戒指,黑色腰包随性斜挎,充满个性。

义告诉记者,他是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花丝镶嵌传统工艺”的唯一传承人。在1972年,他进入重庆市金银饰品厂,后来更名为金属工艺厂,从此开始了他的工艺生涯。他对工艺美术有着浓厚的兴趣,并在这个领域取得了很高的造诣。

义回忆起自己的职业生涯,他曾与260余人共事,如今只剩下他一人仍在坚守“花丝镶嵌”这门手艺。退休后,他辗转多地推广这门手艺,并下定决心只要还有能力,就会一直从事这项工作。

义的工艺作品独具匠心,其中代表作“银宫船”曾获得工艺美术品百花奖二等奖。他的作品蕴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美好的寓意。例如,他的作品中的船,不仅表达了一帆风顺、乘风破浪的寓意,还体现了探索精神和向往未知世界的情感。

在创作过程中,义运用八大工艺精雕细琢,坚持从广州采购优质银料,严格把控每一道工序。他怀揣着匠人之心,用银丝为笔,在传承千年的工艺画卷写新的传奇。

义的传承之路离不开很多人的帮助和支持。他的徒弟左书侨,为了学习“花丝镶嵌”工艺,证明自己的决心,在义附近找了一间工坊用于学习。义的爱人李婆婆始终全力支持他的事业。还有一位陈老板,因为观看义的直播而结缘,成为义的徒弟,并合作多年。

陈老板表示,“花丝镶嵌”制作虽然耗时长、受众窄,但却因独特文化魅力仍然受到人们喜爱。义对作品文化内涵要求极高,从作品的细节到整体都会仔细纠正。他的匠人精神令人钦佩。


形容一心扑在工作上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