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与橘子的区别在哪里

柑与橘子的区别在哪里

小时候,冬天最让我期待的就是吃橘子了。那时候,橘子是冬天的专属,但随着农业技术的发展,现在几乎一年四季都能吃到橘子。砂糖橘、叶橘等传统品种还保持在秋冬季节的食用习惯,然而市场上也出现了许多新品种,如丑橘、沃柑、耙耙柑等。这些新品种在春天成熟,果皮薄,汁水丰富,味道甘甜,受到了大家的热烈欢迎。

在品尝这些美味柑橘的大家也可能会有一些疑问,比如丑橘和耙耙柑是不是同一种东西?它们是不是水果?为什么以前没听说过这些品种?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丑橘和耙耙柑的特点和来历。

丑橘的诞生可以追溯到1972年,由日本农水省园艺试验场久留米分场口之津试验站通过清见桔橙和中野三号椪柑的杂交得到。最初,它并不叫丑橘,而是被称为“不知火”。这个名称寓意着它吃了不会上火,也是丑橘的一大特点。2000年,四川省引入并成功种植了不知火品种,浦江县为其注册了“丑橘”的商标。

耙耙柑则是在1979年由日本静冈县果树试验场培育出的新品种,通过清见桔橙和F-2432椪柑的杂交育成。它的学名叫“春见”,因为它的上市时间在春光明媚的季节。而“耙耙柑”这个名称中的“耙”意味着柔软,因此耙耙柑的口感就是又甜又软。

关于丑橘和耙耙柑是否是水果的疑问,它们的由来已经给出了答案。它们是通过现有的品种杂交而成的,而不是食品。杂交是农业生产中常见且传统的方法,因此大家可以放心食用。

虽然丑橘和耙耙柑都是柑橘的一种,但它们并非同一种水果。在购买时,可以通过它们的名称、外观、手感、口感和上市时间来区分它们。丑橘的外观比较粗糙,“不知火”这个名字也说明了它的特点。而耙耙柑则更加圆润,表面光滑细腻。丑橘的口感偏脆,而耙耙柑则更加且甜度高。在挑选这两种柑橘时,可以注意选择重量较重、水分较多的果实。两种柑橘各有特色,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选择购买。


柑与橘子的区别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