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朵朵娇艳欲滴的花朵,美得让人心醉。

益阳人十分重视词语的选择与锤炼,从而形成了大量富有特色的方言词汇。这些词汇在表达意思、描绘形象时更加准确、鲜明、生动。

一、准确性

益阳人善于运用“横直”这个词。例如,“他横直想不通”,这里的“横直”可以理解为“总之”“反正”的意思。“总之”较为抽象,而“横直”则更为具体、形象。与只有正反两面的“反正”相比,“横直”还包括上下左右、四方八面,更加全面准确。益阳话中还有如“发风哒,凉快哒”的说法,普通话中没有“发风”之说,只有“刮风”“吹风”等词。“发”表示起始之意,而“风刚发生”则称为“发风”,比“刮风”“吹风”更为准确。

二、鲜明性

益阳话的方言词汇色彩丰富、情感语意鲜明。例如,“墙壁粉得咯雪白的”用“雪”来修饰“白”,比说“白”“很白”更为恰当,白得更纯净。又如,“张家里堂真贤慧”,“堂客”指的是妻子,有夫妻相敬如宾的情感。再如,“简慢你老人家哒,真对不住”,其中的“简慢”是因为招待不周而表示歉意,语意鲜明。益阳话中还有两个常用的语尾词“子”和“口姐”,在表情达意上有独特的修辞作用。

三、生动性

益阳话的许多方言词在描形状物、表情达意方面十分生动形象。例如,藕是圆形,中有孔,益阳话称之为“蜂窝煤”,比普通话的“藕”更形象。又如,“默神”是默默地想,比“思考”更生动形象。加个“叫”字的“叫驴子”、“叫鸡公”等,更是生动地道出了动物的特性。

四、词语运用

益阳话中的“汁口姐”,是“奶、乳汁”的同义词。在比较庄重的语境中,人们会运用“奶、乳”一类词,而在口语中则通常使用“汗口姐”和“”。这种词语的运用使得语言更加亲切、富有地方特色。

五、修辞手段

益阳方言丰富多样,俏皮幽默,表达力强,这得益于比喻、对比、对偶等多种修辞手段的运用。生动活泼的益阳俗语、谚语、歇后语最富地方特色。例如,“稀泥子糊不上壁”、“洞庭湖里的麻雀——见过几次风浪的”等,这些语句都运用了比喻手法,形象生动,富有幽默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