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品读国学文化,赏析诗词书画的魅力。热爱游山玩水,钟情于行走天下的旅程。点击关注,和我们一起交流学习诗词书画,共同领略大好河山的壮美景色!
今天,我们来深入探讨一下七绝的格律奥秘。七绝,如同五绝,拥有四种基本格式:仄起平收式、仄起仄收式、平起平收式和平起仄收式。如何判断一首七绝是平起还是仄起呢?主要看第一句的第二个字,如果第二字是平声,那就是平起;如果是仄声,那就是仄起。以王昌龄的《从军行》为例,这首诗就是典型的仄起平收式,第一句的最后一个字是平声,必须押韵。
五绝和七绝都押平声韵,也就是说,它们的韵脚都是平声字。以王昌龄的《从军行》为例,这首诗的韵脚是山、关、还,构成了仄起平收式的韵律。无论采用哪种格式,第三句的最后一个字必定是仄声字。在前两句中,第一句可以选择押韵或不押韵,如果不押韵,那么最后一个字必须是仄声。
在这首诗中,“望”字读四声,属于仄声。在古平水韵中,“望”字可读一声和四声,这里选用四声,是符合格律要求的。第二句和第三句之间需要符合“粘”的规则,也就是这两句的第二、四、六字的平仄要一致。后三个字一般遵循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四种形式,一定要避免孤平句和结尾三连平句。
今天就先分享到这里,格律知识比较零碎,需要大家慢慢积累。多读经典,一定要把格律知识弄清楚。
附带几句七绝练习作业:
16.心随流水去茫茫,落日西风鬓染霜。
17.晨光初现日色明,山坡老妪乐耕耘。
18.烟雨江南暗千村,临绝扶杖欲断魂。
19.寒云千里转雨云,扶杖登峰念殷殷。
20.寒烟绕水幽古镇,遥望归程心向往。
21.孤峰遥望春来早,盼儿归时杖助行。
这些是前几天寒剑老师指导的七绝起承两句的部分练习作业,看图写起承句,起句从大环境入手,承句则具体到某个物象或人物上。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第一句的最后一个字是平声,一定要押韵;如果是仄声,则不用押韵。前四组的首句都是押韵的,而后两组的首句则不押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