蚜虫是自己长出来的吗

蚜虫是自己长出来的吗

近期,东北多地的街头出现大量小飞虫漫天飞舞的场景,引发了市民的广泛关注和担忧。有人甚至在社交媒体上戏称,现在根本不敢张嘴,一张嘴就“饱”了。

针对这一情况,哈尔滨、长春、齐齐哈尔、大庆等地的专家接受了当地媒体的采访。他们表示,这些街头泛滥的小飞虫实际上是蚜虫,虽然烦人,但并不会对人造成危害。

东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的樊东教授在接受生活报采访时表示,目前哈尔滨市区出现的小飞虫是蚜虫。樊东教授进一步解释,蚜虫通常生活在田间地头,是农业害虫。在春秋两季,蚜虫会长出翅膀进行飞行,以寻找树木缝隙产卵越冬。目前这个季节,正是成虫寻找树木缝隙产卵的时节,城市绿化中的树木成为了它们的“目的地”。

关于蚜虫数量增多的原因,樊东教授分析认为,前期干燥少雨的气候条件适宜蚜虫生长。特别是在最近蚜虫长出翅膀寻找越冬场所的时候,人们更容易注意到它们,因此感觉小飞虫多了。其实每年蚜虫都会有这样的迁徙现象,只是不同年份数量上存在一定差异而已。

有人称这些小飞虫为“小咬”,实际上它们的学名叫蚋。樊东教授表示,可以通过翅膀的数量来分辨蚜虫和蚋:蚜虫有两对翅膀,而蚋只有一对翅膀。蚋会吸食人的血液,导致皮肤红肿,而蚜虫则以植物的为食,对人无毒。

每年秋季是蚜虫的繁殖旺季。为了产卵和寻找越冬场所,有翅蚜便开始大量飞舞。由于今年秋季诸多条件都非常适合小飞虫的生存,导致其数量较往年有所增加。

针对这些小飞虫的侵扰,多地专家也提供了应对建议。哈尔滨市第二医院眼科副田立朋建议,最近出门最好避免穿着或浅色衣服,并且戴眼镜。如果蚜虫进入眼内,可以多眨眼,避免用力揉眼。如果上述方法无效,应及时就医。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的医生郑昌林建议,如果小飞虫进入耳朵,最好不要自行乱掏,可以用棉球轻轻粘出。如果小飞虫较深的话,最好找专科医生帮忙。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皮肤科林建议市民在外出时尽量避免穿衣服,并戴上口罩、墨镜、帽子等做好防护措施。


蚜虫是自己长出来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