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在多个网络平台发现大量未成年人穿着打扮化,跳着劲歌热舞的视频。这些短视频中的主角年龄大多在十一二岁至十五六岁之间,评论区中却充斥着不堪入目的留言。
这些“擦边”短视频以性暗示和软的内容吸引眼球,成为一些网络平台引流的利器。一些账号打着“初中生”“校园日常”的标签,却发布一些与年龄不符的舞蹈视频,严重违反了未成年人保的相关规定。
记者调查发现,除了明显的舞蹈视频外,还有一些账号通过“举牌代跳”等方式暗藏内容。用户只需花费少量金额,就可以让未成年人拍摄指定内容的视频。这些视频中的未成年人的身体部位成为展示内容的地方,涉及到性暗示的语言和动作。还有“代跳”现象,即博主拍摄遮挡住脸的舞蹈视频,网友花钱购买后随意发布。
这些不良内容的存在,不仅会对未成年人造成不良影响,也会误导青少年价值观。尽管相关部门一直对网络平台涉未成年人不良内容的治理保持着高度重视,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流量经济和算法推荐的驱动下,仍有部分未成年人游走在“擦边”软的灰色地带。
一些不良直播公司甚至将目标瞄准了未成年人,通过团播招人的方式吸引未成年人参与。这些团队对未成年人的年龄要求宽松,甚至有一些未成年人为了成为网红而放弃学业。
对此,业内人士指出,审核这些“软”视频是一项困难的任务。目前,各大平台都在推行机器审核,但机器审核对于“软”视频的判断存在不准确的问题,仍然需要人工审核。在实际执行中,由于难以分辨主播的真实年龄,平台很难采取有效的措施。
针对这种情况,社会应该共同努力,加强对网络平台的监管,严厉打击涉及未成年人的不良内容。家长和学校也应该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只有这样,才能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让他们远离不良内容的侵害。(来源:法治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