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丁香和母丁香区别

公丁香和母丁香区别

知母

文明历史悠久,中医文化博大精深。中草中有很多以“母”字命名的材,这些材背后蕴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性。今天我们就来一起了解一下这些带有“母”字的中草,感受其中的韵味。

知母,又称连母、野蓼、地参等,是天门冬科知母属的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它喜欢温暖、向阳的环境,既耐寒也耐旱,可以在北方的田间越冬。知母具有清热泻火、滋阴润燥的功效,常用于治疗热病烦渴、肺热燥咳、骨蒸潮热等症状。南宋重臣洪皓在出使金国被扣期间,作诗《集名次韵》,巧妙地将知母等中名融入诗中,表达了对家乡和母亲的思念之情。

贝母是一种百合科贝母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它的地下鳞茎供用。《本草经集注》中称其“形似聚贝子”,因此得名。贝母具有止咳化痰润肺、清热解毒散结的功效。古人对贝母的散结解郁之效早有认识,《诗经》中就有女子采摘贝母解烦忧的描述。

益母草是一种唇形科益母草属的一年或二年生草本植物,夏秋季开红花。它味苦、辛,性微寒,具有活血调经、利尿消肿、清热解毒等功效。因其对妇科疾病的疗效显著,故被称为“益母”。明代大儒陈献章和清代诗人、医家赵瑾叔都曾用诗歌赞美过益母草。益母草还有美容养颜的功效,“益母草泽面方”曾被武则天所御用。

母丁香是桃金娘科植物丁香的干燥近成熟果实,呈卵圆形或椭圆形。它味辛、性温,具有温中降逆、散寒止痛的功效,可用于多种病症。古人将未开的花蕾称为“丁香结”,在古诗词中多用来比喻愁结不解。

珍珠母为珍珠贝科动物马氏珍珠贝等的贝壳,去肉洗净后干燥使用,具有平肝潜阳、清肝明目、镇惊安神的效果。

还有母菊、母草、云母、黄花母、火炭母等材,这些含有“母”字的中草给人一种亲和、温馨的感觉。母爱就如同这些中草,既能疗病又能宽心,需要我们时时珍藏,慢慢品味。文章供图/刘琪瑞。


公丁香和母丁香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