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青泥,这个名字我们或多或少都曾听闻,每次提及,那蕴含在紫砂壶中的深沉绿色似乎就在眼前浮现。如今市场上,众多紫砂壶都自称采用天青泥制作,网络上的紫砂壶图片也大多是绿色。
天青泥真的只有绿色吗?事实并非如此。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揭开天青泥的神秘面纱,探寻其真正的面貌。
在明代的文献《阳羡茗壶系》中,周高起对天青泥有详细的描述。他提到,天青泥产自蠡墅,陶器呈现出一种暗淡的肝色。而且,除了肝色外,还有夹泥部分的不同种类,如梨皮泥、淡红泥、浅黄泥和密色泥等,它们分别展现出梨冻般的淡红、松花般的淡红、豆碧般的浅黄以及轻赭般的深红。文献中还提到了与梨皮和白砂混合后的淡墨色。由此可见,根据古人的描述,天青泥实际上是呈现暗淡肝色的紫泥,并非我们常见的绿色。
关于天青泥矿石的特征,它呈现均匀细腻的紫褐微透红色,是一种致密的块状物质。质地稍微坚硬但易碎,几乎没有白色云母碎片。矿石表面有贝壳纹理,部分地方呈现出白色蜡状。在烧制后,会出现白点状。因其颜色与天青染色料相似,故被称为“天青泥”。
在宜兴市博物馆中,有一把清末时期杨凤年制作的风卷葵壶,它采用的天青泥备受早期权威人士的确认。而在《宜兴紫砂五百年》一书中,徐秀棠大师记录,历史上的天青泥产自丁蜀镇大水潭岩口内。由于矿透水封矿的原因,清末以后的天青泥已经绝迹。现今所称的天青泥紫砂壶,实际上都是晚清之前的作品。想要再次亲眼目睹真正的天青泥,或许只能在博物馆中寻找其踪迹,至于未来是否能发现新的矿脉,我们只能拭目以待了。
想要了解天青泥的真正面貌,我们需要拨开市场的迷雾,追溯历史的源头,探寻文献的记载。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理解天青泥的奥妙和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