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语释义:
晨钟暮鼓(chn zhng m g):原指在中早晚敲响的钟声与鼓声,用来报时、召集僧侣或提醒修行者注意时光。如今,这个成语更多地用来形容时光流逝,也用来比喻警示人心的话语。清晨的钟声象征着新一天的开始,寄托着希望和新生;而傍晚的鼓声则意味着一天的结束,提醒我们沉淀思绪,反思时光。
成语来源:
该成语出自唐代李咸用的《山中》诗:“远望山峦烟云缭绕,荣辱之事置身事外,秋日的山峰依旧静谧。朝钟暮鼓,声音悠扬,却仿佛远离耳边,只有明月孤云长久地挂在心头。”这里用“晨钟暮鼓”来反衬山中的静谧,表达远离尘世的情感。
而在宋代欧阳修的《庐山高》中,描绘了庐山的庄严景象:“只见丹霞与翠壁交相辉映,远近的楼阁隐约可见。晨钟暮鼓的声音在云雾缭绕中响起,的幡幢随风飘扬。”这里的晨钟暮鼓,更加形象地展示了的庄严肃穆。
成语对比:
与“黄卷青灯”相比,“晨钟暮鼓”更侧重于时间流转与精神警示。黄卷青灯更多地描绘孤独清苦的修行场景,而晨钟暮鼓则更多地强调时间的流转以及它给人带来的警醒。晨钟暮鼓适用于更广泛的场景,不仅仅局限于修行场所。
钟声鼓声千年依旧,人生却如过客般短暂。愿我们都能在晨钟暮鼓的韵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觉醒时刻。在时光流转中,看到天地间的广阔,看到世间的众生,最终看到那颗不受尘埃玷污的初心。晨钟暮鼓,不仅是时间的标志,更是人生的警醒和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