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禅宗源自一次微妙的启示:释迦牟尼在灵山讲述佛法时,手中拈花微笑,大多数人无法理解。摩诃迦叶心领神会,因此得到了佛祖的肯定。释迦牟尼宣告了一种全新的传法方式,不依赖文字,而是通过心传心的方式,由摩诃迦叶承袭。这一微妙即为禅宗的起源,摩诃迦叶因此成为印度禅宗的第一祖。
禅宗经过数代的传承,至第二十八祖菩提达摩时,达摩被师傅派往传播佛法。起初,他与梁武帝观点不合,后于嵩山山洞面壁九年,引起众人注意。达摩不仅被尊为印度禅宗的二十八祖,更是禅宗的开山鼻祖。
六祖慧能本是一名扫地僧,因一首偈语被五祖弘仁赏识,获得衣钵传承。因怕遭弟子嫉妒加害,五祖让慧能隐匿等待时机。一次,慧能在法性寺听到幡被风吹动的争论,他提出“仁者心动”的观点,令人惊叹。自此,慧能开始讲经说法,禅宗在得到广泛传播。
禅宗正如释迦牟尼所说,是微妙的,重视直指人心、顿悟的修行方式。当人的念头处于空白状态时,就能体悟真我、感悟大道。禅宗的核心思想是把握当下、不动如山。
六祖之后,禅宗在盛行并传至日本。近代的铃木大拙禅师将日本禅文化向西方推广,得到广泛认同。而藏传佛教则在欧美受到青睐。这背后有历史原因,如英国印度时期对西藏的探奇导致欧洲人对西藏佛教的偏爱。但也有一些学者将藏教密法与印度瑜伽混淆,形成不同于的体系。相比之下,汉地文化因清朝国力衰弱而受,尽管有诸多大师,却难以得到西方认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