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字之师的含义与故事
唐朝末年,诗歌盛行,涌现出许多热爱诗歌的文人墨客,其中诗僧齐己也是一位杰出的人物。他非常热爱学习,诗作造诣颇高,经常与当时的文人雅士交流切磋。
一日,齐己在山林间漫步,看到冬日的梅花在皑皑白雪中绽放,他深深被这一幕打动,并灵感大发,回到写下了一首《早梅》。
齐己对自己的诗非常满意,觉得它生动地描绘了早梅不畏严寒、独自开放的姿态。他决定带着这首诗去拜访好友郑谷。郑谷是一位有名的诗人,他的诗才横溢,诗风清新自然。
齐己见到郑谷,二人相谈甚欢。齐己兴奋地展示了他的《早梅》,请郑谷品鉴。郑谷仔细研读后,建议将“昨夜数枝开”中的“数”字改为“一”字。齐己在听到这个建议后,经过思考,拍手称赞郑谷的见解独到。他认为,“一枝”更能突出早梅的“早”,在皑皑白雪中,只有一枝梅花率先开放,这正是早梅的独特之处。
齐己对郑谷的教导深感佩服,当即尊称郑谷为“一字之师”。郑谷则谦逊地表示,大家都是爱诗之人,应该相互切磋,共同进步。
这个故事很快在诗坛传开,人们对齐己的虚心好学和郑谷的深厚诗才纷纷称赞。“一字之师”的故事成为一段佳话,也激励着人们在学问和艺术的道路上要保持谦虚的态度,不断追求更高的境界。计有功在《唐诗纪事》中记载了这个故事,流传至今,成为我们学习的一个宝贵财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