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路面植筋做法

混凝土路面植筋做法

植筋胶加固技术施工流程看似简单,但实际操作中却需要严格遵循施工准则并选用高品质的植筋胶,才能确保加固效果。真正的施工技术考验主要体现在对钻孔孔径、植筋深度和植筋间距的精准掌握上。

一、关于钻孔孔径与钢筋直径

考虑到植筋胶在长期荷载作用下的徐变特性、施工难度以及经济性等多重因素,并结合数值模拟研究,推荐的钻孔直径D一般为钢筋直径(d+4)mm至(d+10)mm之间。对于较小的钢筋,建议取低值;对于较大的钢筋,则取高值。为了确保植筋胶能提供足够的粘结力,孔径应略大于钢筋直径,这样植筋胶才能有一定的厚度。根据《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 50367-2013,尽管较少的植筋数能减轻对原结构的损害,但相应的钻孔孔径也会增大。这一孔径的增大在一定范围内有助于提高植筋的抗拔力。

二、关于植筋深度

植筋深度,即锚固深度,是指受力钢筋构件中的深度。为确保钢筋的传力效果,必须规定足够的锚固深度。如果植筋深度不足,钢筋受力无法有效传递给锚固体。植筋深度与钢筋直径成正比,一般孔深为10d至15d(d为钢筋直径)。

确定植筋深度时,还需综合考虑植筋胶本身的强度和性能、混凝土构件的强度以及节点的抗震能力。只有综合判断,才能确定最佳的植筋深度。

三、关于植筋间距

植筋间距对植筋胶加固效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钢筋间距和钢筋至基材边缘的距离上。若钢筋间距过近,会削弱植筋的总体抗拔力,因此应确保植筋间距大于10d。钢筋距离基材边缘也不应过近,以免对原结构性能造成影响,最好不大于15d。

虽然植筋加固技术看似简单,但实际上施工中需要非常细致和精确。每一道施工工序都必须严格按照标准执行,才能确保获得理想的加固效果。


混凝土路面植筋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