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络子是什么东西

古代的络子是什么东西

编织艺术:古代女子的闺中独绝

本文作者 倪方六

在古代,女子的巧手不仅体现在刺绣和剪纸之上,编织与编结同样是她们展现才华的重要领域。尽管现在许多女性仍在努力学习刺绣和编织,但编结这门古老的艺术,却逐渐被现代女性所遗忘。在古代,这却是女子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艺,堪称闺的一绝。

(古代仕女图中的精细编结)

编结,需要女子的手巧与智慧,是古老而精湛的手艺。它分为“线绳编结”和“竹藤编结”两大类。只需一双巧手,就能将普通的线绳编织成各式各样的“绛子”或“络子”。在古代,闺的女子常常会与闺蜜一起,以编结作为一种娱乐方式。

(展示结的魅力)

在古典名著《红楼梦》中,清朝时期的女性许多都擅长编结。其中,薛宝钗的丫头莺儿更是此中的佼佼者。在书中的第三十五回,作者曹雪芹详细描述了莺儿编织梅花络的情景。宝玉请莺儿为他打几根络子,而莺儿自信满满地表示,即使要打十年也打不完所有的样式。她的手艺之高超,由此可见一斑。

(红楼梦中的编织场景)

编结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方式,更是一门非常实用的手艺。在没有纽扣的时代,人们衣服上的扣子就是通过编结来完成的。原始的编结源于实际需求,比如史前传说中的“结绳记事”。随着编结文化的形成,逐渐出现了各种丰富的编结技法,每一种都有独特的寓意和讲究。

(唐朝人腰间挂结)

在过去,“结”与“吉”谐音,因此编结也寓意着吉祥。例如,做衣扣的多个结被称为“八吉”、“百吉”。编结时,会用一根绳子完成,最后总会留有余长,这代表着“吉庆有余”。过去赠送编结作品是一种表达祝福的方式,受赠者会非常高兴。如给读书人送“双联结”,寓意连中三元、连科及第;给长辈或富人则送“双钱(泉)结”,代表好事成双。

作为闺房艺术,古代女子喜爱编结还有更深层的原因。它是爱的表达,是感情的寄托,是闺房的吉祥物。北宋词人张先的《千秋岁数声鶗鴂》中写到:“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这里的“丝”代表编结所用的线,寓意着深深的思念,“结”则代表浓厚的感情。编结包含了深深的情感寄托和追求,爱深则“结婚”,情深则“结义”。

古代女性之所以钟爱编结这门闺房技艺,原因或许就藏在这“千千结”里。若您喜欢阅读本文,不妨关注本头条号——“梧桐树下戏凤凰”。文章版权所有,使用请联系作者,微信公众号为jsnjfl。


古代的络子是什么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