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剧濒临消失的原因

粤剧濒临消失的原因

江冰教授在广州分享他的广东文化洞察

来自广东财经大学的知名教授、文艺评论家江冰,近日在广州购书中心举办了一场主题为《站在广州说广东——广东地域文化与文学个性》的。此次活动同时也是他新书的《老码头,流转千年这座城》的签名赠书仪式。尽管并非出生于广东,但江冰多年来的南粤行走和思考让他对广东文化的熟悉程度远超许多本地人。他将广府、客家、潮汕、粤西的文化浓缩为“揾”“捱”“叹”三字,概括了广东文化的精髓。

现场氛围热烈,江冰教授以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实例,带领大家走进广东的地域文化世界。

谈到广府文化,江冰强调了珠三角的富裕与广州的独特氛围。这里的慢生活与快节奏的完美结合,使广州成为了一个特殊的城市。古老的码头和商业氛围见证了这里的商业发展,同时也保留了粤剧、建筑、粤菜等丰富的传统文化。广府人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体现了南方的精细文化,粥粉面等日常食物代表了他们的生活方式。

客家文化方面,江冰介绍了客家人的历史背景和特点。来自北方中原的客家人南迁至闽粤赣交界处,经历了漫长而艰苦的拓荒过程。客家菜和客家山歌是客家文化的代表,而客家人的祖先崇拜、重祠堂、重祭祀等习俗也体现了他们的文化特色。

粤西文化是另一种风貌。这里保留了百越文化的传统,方言复杂,艺术丰富。雷州石狗体现了崇拜,而粤西的木偶戏等文化遗产的保留和传播是文化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潮汕文化是广东的奇葩,这里既有商业巨子如李嘉诚,也有国学大师饶宗颐。潮菜和潮剧都是传统文化的瑰宝。潮汕人注重家庭和传统,其文化和习俗在广东乃至全国都具有独特性。

江冰还谈到了广东人的个性与特质。他认为广东人的务实精神和对生活的热爱体现在“揾”“捱”“叹”三个字上。广东文化既有海洋文化的开放性,又有跨文化的兼容性,还有对生活和重生的态度。我们要珍惜广东本土文化,书写和传播它!

在的江冰教授与现场观众进行了互动,回答了观众关于广东文化的问题。他认为每一种文化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应该得到尊重和保护。同时他也强调了文化工作者的责任,要发扬和保护濒临消亡的文化遗产。他还分享了自己在研究和融入广东本土文化时的体会和做法。他强调要坚守传统但也要兼容并蓄在全球视野下研究地域文化的重要性。他的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广东的地域文化同时也展示了他的学术热情和人文关怀令人印象深刻。


粤剧濒临消失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