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趁东风放纸鸢从哪里看出是春天

忙趁东风放纸鸢从哪里看出是春天

曾经有一首儿歌如此吟唱:

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春天就在小朋友的眼睛里。

小时候的小七,总是喜欢凝视小朋友的眼睛,试图探寻春天的踪迹。

长大后,读至清代诗人高鼎的一首七言绝句,我才真正体会到,春天在小朋友眼中的模样,竟如此美好。

诗中描绘的景象:

村居里,二月时节,草地长出嫩芽,黄莺展翅飞翔。

儿童们放学归来,迎着东风放飞纸鸢,那种快乐跃然纸上。

每次读到这首诗,我都会忍不住微笑。春天的生机与活力,真是无处不在。

追溯到1500多年前,南北朝时期的梁国,丘迟在给朋友的信中描绘道:

暮春三月,江南的草儿茂盛,各种花朵盛开,群莺纷飞。从此,“草长莺飞”成为了春天的标志。

的确,春天来临,草儿生长,黄莺翱翔,阳光普照,杨柳飘飘,一切都充满了生机。

而在高鼎的笔下,春天的美还体现在孩子们身上。看,学堂里孩子们放学了,他们欢呼雀跃,放飞纸鸢。这一幕,让我也想起了自己的童年。

从古至今,孩子们的快乐都是如此简单。放学后,他们迫不及待地拿出纸鸢,趁着东风,让风筝翱翔天际。

丰子恺先生曾描述过女儿阿宝天真无邪的行为,给凳子穿鞋,让人感叹孩子的纯真与乐趣。他说:“小时候真傻,居然盼着长大。”孩子总能带给我们看到事物的纯粹本真。

丰子恺先生曾问四岁的儿子华瞻最喜欢什么事,儿子回答“逃难”,因为在孩子眼中,逃难是与家人一起的一次有趣旅程。他们并不理解的忧虑和紧张。

回想那些逃难的日子,孩子们总能发现生活中的乐趣,采花、卧草,争看穿行的帆船,他们看到的是生活中的美好。而当我们开始考虑前因后果时,烦恼也随之增多。

孩子们无法看到生活中的奔波与紧张,只能看到生活中的乐趣,并为之欣喜。他们的无邪治愈了丰子恺,也治愈了高鼎。当高鼎闲居农村,看到孩子们天真无邪、充满童趣的模样,内心也一定被深深治愈。

我们都想回到小时候,回到那个一块蛋糕、一只蝴蝶就能让我们高兴很久的时光。但人必定要长大,我们可以用一颗孩子的心看待世界,真诚、热情地生活。

保持孩子的天真与纯粹,我们会更加快乐。

本文来源于“古典文学与诗词”,经过编辑景晨整理发表。本号为“全民阅读推广”官方公益账号,转载此文旨在传递更多信息。如有标注错误或其他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进行更正。谢谢。【声明】。


忙趁东风放纸鸢从哪里看出是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