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平方混凝土是多少立方

一平方混凝土是多少立方

长沙全媒体记者对湖南大学科创港校区的智慧工地进行了深入探访。

在这片充满科技氛围的工地上,中建五局三公司运用建筑机器人、AI技术和BIM技术的深度融合,打造了一个宛如“赛博朋克”风格的现代施工场景。这不仅极大提升了施工效率,也显著增强了风险防控能力。目前,该项目地下室结构已完美收官,正全力向着“6月主体结构封顶”的目标冲刺。

探访工地之时,恰遇“赛博工友”大展身手。随着技术员的指令,激光地面整平机器人启动作业,稳稳地沿着预设轨迹滑行,展示出未来工地的新面貌。相较于传统施工,这名“机器人师傅”凭借高精度激光定位与智能传感技术,能以“毫米级”精度进行混凝土铺设。而且机器人不知疲倦,连续工作时长超过8小时,作业面积远超人工。

项目技术总工刘铭表示,建筑机器人的应用不仅将施工效率提升了2-3倍,更将人工成本降低了60%以上。还有履带抹平机器人和四盘抹光机器人等组成的“机器人工组”,与整平机器人协同作业,全面覆盖混凝土整平、抹平、抹光的整个流程,展示了机器人在保障安全、提升进度、确保质量等方面的显著优势。

走进施工现场,AI技术也无处不在。AI“鹰眼”监测系统在工地上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当塔吊司机李师傅感受到智能安全帽震动时,屏幕上立即弹出风速超限的提示,提醒他们停止高空作业。这一系统集成了AI测距技术,能够提前预判塔吊运行轨迹的冲突,实时监测环境数据,确保高空作业的绝对安全。AI安全隐患识别系统在施工现场出化身为“安全卫士”,自动识别未佩戴安全帽的工人,及时发出警示,大大提高了隐患识别和防控的效率。

更让人惊叹的是工地的“智慧大脑”。在数字工地指挥中心,大屏上流转着2000亿个BIM数据节点,实时更新人员定位、机械状态、物料库存等信息。借助物联网与云计算技术的强大支持,项目进度、质量检测、安全隐患等数据都被集成至智慧平台,使得管理决策效率大幅提升。例如,通过BIM技术的精准建模和4D进度推演系统,项目成功规避了管线冲突碰撞风险,优化了支模方案,提高了施工效率。

不仅如此,“智慧大脑”还渗透到了工地的各个角落。从主体结构建设到灯光控制、水电使用等,都能被“智慧大脑”精准感知。例如,通过智能水电系统监测,当未检测到移动信号时,现场灯具会自动保持低亮状态,确保夜间施工的安全与节能。

湖南大学科创港校区的智慧工地建设展示了现代科技在施工领域的应用成果。中建五局三公司通过深度运用建筑机器人、AI技术和BIM技术,不仅提升了施工效率,还增强了风险防控能力,为现代建筑工地树立了新的标杆。


一平方混凝土是多少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