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月水库的景象如画卷般宁静而和谐。碧波荡漾的水面上,一艘鲜艳红黄相间的巨大船只正在忙碌作业,它就是备受瞩目的“浚澜”绞吸船。该船只由中交集团自主设计建造,是世界最大全电驱可拆装环保绞吸船之一。不久前,在水库清淤试点工程中,“浚澜”船正式投入应用。
这艘庞然大物是专门针对水库的特点量身定制的疏浚装备。它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强大的绞刀挖掘破碎水底淤泥,再利用泥泵将底泥吸入封闭管道,远程传输至堆场。它的主要任务是参与各类江河湖库清淤工程。
水库位于永定河河北省与北京市的交界处,是我国后自行勘测设计施工的第一座大型水库,也是永定河上最大的控制性水利枢纽工程。但由于长期未进行系统性治理,水库的泥沙淤积问题严重,对流域生态安全、防洪及综合治理与生态恢复建设带来挑战。“浚澜”船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其目标是进行清淤扩容、升级改造,使水库能够持续发挥功能。
面对复杂的工程挑战,“浚澜”船展现出强大的实力。其配备了超强的电力驱动挖掘输送系统,绞刀功率高达600千瓦,能够轻松应对各种强度的土质挖掘,挖掘效率是常规装备的3倍。“浚澜”船还专为深水湖库清淤设计,最大挖掘深度可达60米。它不仅挖掘能力强,运输能力也同样出色。新型泥泵的研制提升了输送效率,通过独特的输送方式,能够将泥水混合物远距离输送堆放,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距离。
值得一提的是,“浚澜”船采用了模块化设计,能够适应不同作业地点的需求。九大模块可以分拆运输,便于到达各个作业点。即使在不通航的水域,也能通过陆路运输到达。而在通航水域,它则可以直接拖航,自如行动。
环保要求方面,“浚澜”船同样表现出色。它的绞刀配备了外罩,能够实现泥水分离,减少水体污染。采用全电力驱动挖掘系统,实现了零碳排放,从源头上保护水库水质不受影响。除此之外,“浚澜”船还配备了“智慧大脑”控制系统,能够根据不同土质自主优化作业参数,实现远程操控和监测,甚至无人化作业。借助BIM数字化建模技术,施工团队可以根据挖掘区域的关键信息生成作业数据,使“浚澜”船按照预设路线自动化疏浚作业。尽管面临复杂多变的水下环境和土质条件,“浚澜”船依然能够凭借自身的智能系统调整作业参数,适应环境变化。它的“智慧大脑”还可以不断学习和进化,通过记录作业数据为未来的工程提供宝贵的经验。
杨正军表示,“浚澜”船在水库的成功应用意味着它可以适用于国内80%以上的水库疏浚工程。这艘集强大功能与智能技术于一体的船只将成为未来水库疏浚领域的翘楚。(科技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