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商产品中,订单模块无疑是核心环节。从用户下单到交易完成,涉及到复杂的流程设计和众多异常处理。本文将结合电商实战经验及淘宝订单设计案例,教大家如何基于购物场景来设计电商产品的订单基础流程。
说到电商产品,大家耳熟能详。但对于产品经理而言,他们需要从模块化的视角来审视电商产品。我们可以将电商产品简化为三个模块:浏览商品、下单交易、订单。每个模块的设计都需要基于用户场景进行功能及逻辑设计。随着电商行业的发展,用户已被培育得越来越“懒”,产品设计需尽可能简化操作,提升用户体验。
浏览商品模块,需设计高效的商品展示方式,如分类、搜索、推荐等,以快速引导用户找到所需商品。还需考虑平台生态的平衡,如商品权重的调整等。
下单交易模块,需设计简单易懂的交易规则,刺激用户快速下单。支付流程需尽可能简洁连贯,减少用户操作步骤,提升支付成功率。
订单模块是本文的重点。我们需要深入了解用户的订单交易需求。例如,用户希望购买过程尽可能简单,购买后订单状态实时更新,遇到问题能快速解决等。基于这些需求,我们归纳出产品设计的关键点:实现连贯的下单支付操作、提供快捷的发货操作、实时跟进订单进度并提醒用户、处理用户的取消订单请求以及提供快速的问题解决渠道。
接下来,我们基于这些场景构建订单逻辑框架。订单交易最基础的是交易流程设计,从最小闭环开始,逐渐补充完善。订单状态的定义是设计基础,需按照一定规则顺序发生,并包容异常情况。常见的订单状态包括待支付、待发货、待收货、订单完成等。
在订单操作设计上,需考虑用户角色,如买家、商家、平台管理员等。基于订单状态,为不同角色开放不同的订单操作。例如,待收货状态包括确认收货、取消订单、查看物流等操作。
在构建最小闭环时,需考虑异常处理。异常可能发生在任何订单状态下,因此需在对应状态下考虑异常可能性,并为不同角色提供对应的订单操作按钮。异常处理结果可能是取消异常回归正常状态,也可能是处理异常后交易结束。
我们回顾下如何基于场景来构建订单体系结构。首先分析用户场景,找到需求和能力。其次定义订单流程的最小闭环,搭建最小闭环通过定义状态和设置操作来实现。然后在最小闭环的基础上,根据业务需求补充完善订单流程。最后考虑异常处理的状态和操作,完善订单流程完整闭环。
本文的分享希望能为大家提供电商产品订单模块设计的思路和启发。由于篇幅所限,更多细节和实战经验需要在实际操作中不断摸索和总结。题图来自PEXELS,遵循CC0协议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