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起智慧火花,成语100个助你出口成章!

燃起智慧火花,成语100个助你出口成章!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总会遇到一座属于自己的山

作者东夷昊

当我们谈论在生命中总会遇到一座属于自己的山时,这话似乎充满了绝对性。毕竟,对于生活在戈壁沙漠、海岸滩涂、平原森林等地域的人来说,他们可能一生都无法亲眼见到一座山。对于那些在大地之上的人们来说,山的概念似乎只存在于遥远的传说中。而对于生活在山区或高原的人们来说,哪座山是自己的命中注定也很难说清。

这座山,或许是在你生命长河中的阻碍,或许是激励你攀登的目标。也许是宽容接纳你的港湾,也许是冷面拒绝的峻岭。但不论如何,只有在真正领略到这座山的韵味,感受到它对你生命的起伏和训练,你才会明白它是你注定的那座山。

在我四十岁那年,我遇到了那座属于自己的山——马鬐山。它虽不足七百米,但奇峰秀出,慨然有独当鲁南之势。背后群山拱卫,面对天湖水泊,它曾经是一座属于杨妙真的山。杨妙真在乱世中啸聚丛林,引领红袄军万余众隐身草莽、控遏淮北。她的人生画卷在马鬐山上蓬勃展开,野心从山巅金盆中倾泻而下。

在我遇到马鬐山的时候,它已收敛了火气,凌厉的锋棱淹没在郁郁葱葱的林草之下。不同天气下,它呈现出不同的风貌:晴天时,白云驻留金盆之上;阴天时,水汽成一顶硕大的笠帽;不阴不晴的天气里,云或水汽随风摇摆。日出日落的霞光映衬出它昔日的辉煌,风入风没的松音昭示它的归隐逍遥。

与这座山的相遇,虽然没有空洞的浩叹,但仍有着不切实际的幻想。思想在山中没有回响,正是这种冷漠激发了我对自己渺小的认识。我在距离马鬐山十公里的地方安身,生活了四年。这四年相当于在山中的修炼,闲暇时我常常观望它的孤独峭拔的背影。

马鬐山从未以任何方式告诉我什么、暗示过我什么,它只是蹲在了整个小高原的河流和云气中。这座山不会在乎人的赞美或,因为它最知道永恒的意义。在我遇到它的第三年,我临窗通读了四书五经,《诗经》中的意境与远山契合起来,我渐渐明白“相看两不厌”的趣味。日复一日,春秋轮替,我心中便装满了一座山的秘密。那是根植于大地的一种大喜悦,这种喜悦抵消了人与山冲突的痛苦。在遇到生命的山时,除了迷惘和对抗还有第三种方式——和谐相融,把自己变成一座山。

如今离开马鬐山已近两年,但那种喜悦从未有片刻偏离。今年五一假期,本没有探访的念头,但看着网络上的旅游热潮,心里蠢蠢欲动。于是和家人朋友一起奔到山下。风物如昨,人事已非,但马鬐山依旧不嗔不怒,云朵依旧徘徊踟蹰。游倦之际,回到旧时的小酒馆,重温过去的味道,只感到重回旧地的踏实和安然。


燃起智慧火花,成语100个助你出口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