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35岁的赵雷,是一位有着12年工龄的焊工。最近,他荣获了“全国青年岗位能手标兵”的殊荣。在这漫长的岁月里,他深感焊接行业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他希望借助自己的经历,向广大年轻人传递一个信息:从事焊接工作不仅不会吃亏,还有机会崭露头角。
谈及从事焊接工作的感受,赵雷有着切身的体会:“这一行里的年轻人实在太少。”当年与他一同学习焊接的大专同窗,如今只剩下他和另一人还在坚守这个岗位。
赵雷坦言,焊接工作既苦又累,很多人难以坚持下去。一天的工作下来,身上没有一处干净的地方,长时间趴在地上,汗水与焊接的火花交织。有时,焊接的火花甚至会将衣物烧穿,留下的是一道道疤痕和深深的烙印。
让赵雷更为担忧的是,许多年轻人对焊接行业的认知存在误区,认为这个行业又土又粗糙,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甚至有些人认为,街边的焊工只需要简单的学习就能上手。他曾在一次活动中作为技术能手出席,人们见到他时都表现出惊讶,似乎觉得焊工这个职业并不光鲜。
赵雷是航天科工集团航天十院贵州航天风华精密设备有限公司的一名焊工。在入行的初期,他也曾对自己的选择产生过质疑。一次与一位大国工匠的交流让他豁然开朗,了解到焊接行业的广阔前景和深度。这让他重新找回了坚持的动力,下定决心只要努力,自己也能成为行业的佼佼者。
赵雷逐渐发现,焊接绝非想象中那么简单。从最初的皮毛到遇到各种技术难题,他意识到焊接需要深入了解材料的内部质量、变形以及热量的控制等复杂因素。在航天十院,他对焊接的要求更加严格,追求产品的完美和零缺陷。
工作中,赵雷经常面临各种挑战。为了保证产品质量,他往往需要反复试验、摸索。有时候,为了完成一个产品,他需要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不动。即使身体感到不适,他也必须咬牙坚持。
凭借坚持和努力,赵雷从一名学徒成长为院里的“技术大拿”。在他看来,没有不能做出的产品。即使面临困难,他也会积极寻找解决方案。他不断创新、攻克难题,在多项重点产品的生产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赵雷也获得了多项荣誉,包括贵州省“技术能手”、航天科工集团“杰出青年岗位能手”等。他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并努力通过各种途径向年轻人传递正能量,消除对焊接行业的误解和偏见。
赵雷相信,只要坚持下去,他一定能够影响更多的人。他的父母对他的工作已经由最初的担忧转变为现在的骄傲。他们可以为儿子的成就感到自豪,因为他在焊接领域做出了杰出的表现!
来源:共青团
记者:金卓
编辑:金卓统筹
责任编辑:陈凤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