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谈到寄生虫,经常钓鱼的人最有发言权,因为在钓鱼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被寄生虫寄生的鱼类。这些寄生生物有的附着在鱼类的体表,可以直接看见;有的则寄生于鱼类的内脏之中。
比如,春季时我们常常能在鱼鳍上发现红线虫,尤其在鱼尾处最为常见,还有鱼鲺等,这些都是寄生在鱼类的体表。有些鱼类的肚子异常膨胀,那是因为内部寄生了舌状绦虫(俗称“面条虫”)、肝吸虫、肺吸虫等。那么,被寄生虫寄生的鱼类还能否食用呢?相信很少有人愿意食用这些带有寄生虫的鱼类,除非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误食,或者是由于错误的烹饪方式。
这名患者的家乡有食用松花江杀生鱼的习俗,医生判断患者体内的肝吸虫就来自于生鱼片。经过治疗,肝吸虫在引流袋里不断流出,患者现在开始服用抗寄生虫物,虫体死亡后依然会从胆管里引出。因为治疗及时,胆汁淤积不严重,对肝脏的影响较小。
爱吃生鱼片的人有很多,觉得生鱼片鲜美嫩滑,然而经常食用生鱼片感染寄生虫的几率会大大增加。如果感染后发现得早,问题不大,但如果发现得比较晚,后果可能很严重,甚至可能转化为癌症。那么,肝吸虫到底有哪些危害呢?
肝吸虫是一种寄生于人或哺乳动物肝胆管内的寄生虫,所引起的疾病是一种慢。最初感染后可能没有症状,但随着肝吸虫在内不断繁殖,病情会逐渐加重,出现腹泻、消化不良、腹痛、肝肿大等症状,严重者可能导致肝硬化、肝腹水,甚至转化为癌症。那么,肝吸虫是如何传播的呢?
肝吸虫的传播途径主要是病从口入。绝大多数淡水鱼类体内含有肝吸虫的囊蚴,当人食用含有活囊蚴的鱼时,囊蚴会进入胆管内发育为成虫。不仅淡水鱼类,一些家畜体内也可能含有肝吸虫的囊蚴,如果没有经过高温处理就被食用,也可能导致感染。那么如何避免被肝吸虫传染呢?
要避免侥幸心理,不要觉得少吃一点生食就不会被感染,或者认为调料能够杀死囊蚴。实际上,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囊蚴在醋中可以存活2个小时,在酱油中可存活5个小时,即使在60度的白酒中混合各种调料,1个小时后肝吸虫也可能还未死亡。在制作过程中,如果温度不够或者鱼片过厚,也不能完全杀死囊蚴。
正常情况下,肝吸虫不会感染,因为这种寄生虫不耐高温。在90℃的热水中,它可以瞬间死亡。我们制作食物时应该确保温度足够高,以避免囊蚴存活。建议大家不要食用生冷的食物,制作肉制品的刀具和案板要分开使用,以防止交叉感染。有些人认为海洋鱼类没有寄生虫,其实这种说法并不准确。海洋鱼类也有可能有寄生虫,例如异尖线虫等。即使是海水鱼,也最好煮熟了再食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