键盘轻轻一按就一串字母

键盘轻轻一按就一串字母

前言:

Atreus是GH论坛上technomancy发布的迷你工学机械键盘,采用独特的40%设计。它的主控系统是A-STAR,类似于Arduino这样的开发板。尽管我热衷于DIY键盘,但面对这款键盘的固件刷写和配列设置,由于英语水平有限,我在理解和操作上都遇到了不小的困难。

从国外论坛BuildLogs的照片中,我发现原版的PCB设计相对简单,兼容alps轴体,但并不支持键位灯和扩展功能。通过与原作者technomancy的交流,我了解他更倾向于使用alps轴和固定键线的设计,这可能体现了不同文化背景下对于键盘设计理念的差异。

硬件改造:

考虑到原版Atreus的硬件设计并不完全符合我的需求,我决定进行一番改造。之前在与Kimera Core的合作中,我发现这款主控系统非常适合DIY键盘项目。于是在获得technomancy的授权后,我委托设计师大哥重新设计了PCB,并增加了键位灯、全键自定义以及RGB底灯等实用功能,这款键盘因此被称为“Atreus with Kimera Core”。

为了进一步提升键盘的品质感和用户体验,我为其设计了碳纤维夹心壳,并采用了在外国键盘爱好者中颇受欢迎的菜菜紫轴。对于键帽的选择,虽然40个1X和2个1.5X键帽的搭配有些挑战,但我暂时使用了花岗岩材质的键帽作为替代,未来再寻找更合适的替换方案。

手感体验:

手感是一个非常主观的体验,每个人的感受都会有所不同。但这款Atreus键盘的布局设计独特,可以看作是一款迷你版的ErgoDox。原作者设计这款键盘的目的是为了方便携带。我在办公室使用这款键盘已有大半个月,感觉字母区的按键非常舒适。其配列设计考虑到了每根手指的长度差异,每个字母的相对位置也与常规配列相似,这使得我几乎不会出现按错键的情况,无需频繁调整键盘的位置来寻找最舒适的手腕状态。

配列设计:

回想我初次接触poker1的60键盘时,我曾觉得它的体积确实够小够便携。自从去年使用golbat后,我开始思考为何还需要60键盘。事实上,40键盘已经能满足我的日常打字需求。这些小巧的键盘虽然都有各自的优点,但普遍缺少数字键和部分标点。单纯依赖FN键已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这时候,就需要借助像Kai的TKG高级层功能来扩展键盘的功能性。

这款Atreus with Kimera Core使用的配列如图所展示的那样。黑色代表默认层,红色代表层1,蓝色代表层2。我沿用了golbat的使用习惯,采用双空格设计,每个空格都控制不同层的切换。通过长按或单击特定的键位来实现层之间的转换以及不同功能的激活。例如,单按Q键是Q功能,单点Fn1和Fn2是空格功能切换键;按住Fn键再按其他键则是特殊功能如数字或F键等。还有许多有趣的FN设置等待你去挖掘和探索……End。


键盘轻轻一按就一串字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