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压力增大,互联网的发展也让人们面临更多纷繁复杂的困扰。这些问题导致很多人在夜晚难以入睡,甚至出现失眠的情况。短期的失眠可能不会对健康造成太大的影响,但长期睡眠不足会对免疫系统、心理健康等方面产生负面影响。现代医学已经证实了这一点,长期失眠甚至可能引发、抑郁和焦虑等严重疾病。那么,如何获得高质量的睡眠,避免胡思乱想呢?古代大诗人苏轼有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在古代,生活相对规律,宵禁制度使得人们少有夜生活,因此失眠问题并不突出。宋朝时期经济发展繁荣,取消了宵禁制度,人们开始享受夜生活,包括品尝小吃、逛街购物以及娱乐活动。这种夜生活方式的兴起,或许也带来了失眠的困扰。
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现代人夜晚的胡思乱想往往源于白天遇到的烦心事或者过度沉迷手机内容导致的情绪激烈。相比之下,古代多因为真正遇到了烦心事而难以入睡,苏轼便是其中的代表。
苏轼的一生经历了许多坎坷和挫折。他在科举考试中一举成名后,因为和新旧争的漩涡,多次被贬谪。即使他心系、为尽忠职守,但内心的苦闷和无奈却难以言表。这些压力导致他常常失眠。苏轼生性乐观,他找到了一种解决办法来应对失眠问题。
这个办法被他的学生李廌记录下来,并在《师友谈记》中详细描述了苏轼的入睡方法。苏轼建议人们在睡前先安置好四肢,确保身体舒适稳定。然后闭上眼睛,听自己的呼吸声。这种方法可以帮助人们放松心情,不再胡思乱想,从而更容易入睡。
苏轼还注意到睡眠环境的重要性。他发现在睡觉时屋子里不能有亮光,否则会影响入睡。月光是其中的干扰因素之一,有时会导致他无法入睡。在《记承天寺夜游》中,苏轼描述了因为月光而失眠的夜晚,他和好友张怀民一起散步赏景的情景。这也反映了古代人对光的敏感和对自然环境的感知能力。
除了光线问题,古代人还对睡觉时间、睡姿等有深入研究。他们普遍认为睡觉时间不宜过晚,最好不要超过晚上11点。《五杂俎》中就有这样的记述。南宋理学家蔡元定总结了睡姿的诀窍:侧卧而屈睡如龙卧虎状为佳。《千金方》中也提到睡卧对灯光的影响会让人心神不宁。因此古代人在睡觉时多采用右侧卧姿势以减轻心脏压力并避免外界干扰。
总的来说古代人在睡眠方面有很多宝贵的经验和心得包括早睡避免夜间亮光采用右侧卧睡姿等等而大文豪苏轼给出的避免胡思乱想的方法就是闭上眼睛听自己的呼吸这也许是解决现代人睡眠问题的一种有效方式。希望每个人都能有一个良好的睡眠迎接美好的明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