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历,成为众多应聘者敲开职场大门的敲门砖,其含金量与力度息息相关。
在家长眼中,每一位大学生都是天之骄子。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扩张,目前已有超过2.4亿人拥有高等教育学历。面对即将走出校园的4430万学生,社会上出现了一种“本科生饱和”的印象。本科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研究生考试报名人数逐年攀升。
对于国内本科的含金量,并非简单地以一本、二本或三本进行划分。
用人单位在过程中,始终秉持择优录取的原则。对于同等学历的应聘者,他们更加注重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考核。在面对海量的简历时,HR们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有时会通过学历等级来进行筛选。
在普通学生和家长的眼中,国内3000余所高等教育院校可以大致分为一本、二本和三本。而在这之中,还有985和211的区分。这种划分并不科学,也不受官方认可。
录取批次的划定,确实与高考录取分数有关,但不同省份的批次划分存在差异,同一批次的院校办学质量也参差不齐,因此这种划分并不具备参考性。
现在,许多省份已经实行平行志愿录取方式,取消录取批次的划分。未来,录取批次的概念将逐渐淡化,不再有了一本二本之分。不同院校毕业生的学历含金量差异仍然存在。
官方并未公布过高校排名,只有双一流高校名单。各学校之间没有绝对的高低之分,但学生和教师都能感受到不同办学层次的院校在教学资源和科研水平上的差异。同样的本科学历,在HR眼中却有着不同的价值。
本科实际上可以分为7个等级。对于2023年的高考生来说,了解这些等级是非常重要的。例如,一等本科包括C9,如清华北大等9所高校,其本科学历甚至比一些普通研究生还要受欢迎;二等本科则是除C9外的其他985大学;三等本科是排名前100的双一流本科(非975);四等本科是其他双一流本科;五等本科是非双一流的省级重点建设本科院校;六等本科是全日制地方院校和独立院校;七等本科则是非全日制本科,包括高考、自考以及专升本等。
面对学历等级划分,很多学生可能会感到焦虑,担心自己的未来就业。没考上双一流高校的学生并不一定需要选择复读。每年都有不少普通二本生甚至是专升本的学生通过考研逆袭进入双一流高校。关键在于学生自身的学习态度和努力程度。只要学生持续努力,总会有成功的可能。
之所以会出现本科学历贬值的错觉,并非是由于扩招的问题,而是因为许多学生过于懈怠,自身能力与学历水平不匹配所导致的眼高手低情况。学生应摆正心态,正视学历等级的差异,努力提升自我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