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演员翟天临不知知网”事件持续发酵,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在这一事件中,一个备受瞩目的问题浮出水面:“知网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在公众中掀起了一场热议,知网高达60%的毛利率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经过深入采访发现,知网凭借其庞大的用户获得了强大的议价能力,每年的毛利率都相当可观,并且还有一定的涨价幅度。这一趋势在各大高校中尤为明显。
某高校图书馆的王老师向记者透露,他们采购知网数据库已经长达20年之久。每年,知网都会有一定的价格上涨。尽管今年还未开学,王老师仍表示今年采购知网的价格已经达到了63万元。记者在相关网站上查看了该高校的采购合同,发现知网为该高校提供了丰富的数据库资源,包括期刊、博士论文、硕士论文等,服务期限为全年,合同金额为62.95万元。
据王老师介绍,知网的采购方案非常灵活,会根据多种因素进行定价,但每年的涨幅是固定的。相较于其他文献数据库平台,如维普和万方,知网的定价模式有其独特之处。王老师表示,尽管外文数据库一般都有涨价的情况,但知网是中文数据库中每年涨价的少数之一。
那么,知网凭什么年年涨价呢?现实情况是,高校图书馆离不开知网,其用户和使用量都非常庞大,这使得知网有了与外文数据库相抗衡的底气。王老师表示,高校在这一市场上处于弱势,因为离开了知网,很多科研项目将无法进行。
60%的毛利率让同行感到。在高校有限的预算中,不少学校对知网的涨价表示不满。一旦知网的报价超出学校预算,学校只能选择精简选项或选择高校间的论文共享平台,这无法做到即时性,影响了用户体验。
从高校的角度来看,知网无疑是期刊内容覆盖最全面的平台。一些销售岗在文献数据库行业多年的工作人员表示,他们对知网的高毛利率感到惊讶,但也认为存在即合理,每个公司的运营成本都有所不同。
王老师表示,仅仅从高校端的采购额来看,同样的包库内容,知网的价格几乎比维普和万方高一倍。对于经费有限的高校来说,不会全部购买三家数据库,因为虽然存在重复率,但各有各的独家资源。
除了知网、维普、万方等主要的学术类期刊数据库外,还有龙源期刊网、超星、北宝期刊数据库等。据了解,数据库平台已经发展出了多种盈利途径。除了数据库购买使用权和查重系统收入外,广告收入也占了一部分。以知网为例,其查重系统的定价就相当可观。
随着高校在图书馆数字资源的投入比重越来越大,文献管理向数字化转型趋势明显。传统文献数据库面临市场发展瓶颈,厂商们正在思考如何应对庞大的存量市场。开发新的个性化资源库及提供可辅助高校图书馆功能化转型的产品成为了一些厂商的重中之重。紧跟,为图书馆已有的海量数据提供准确精细的处理也是数据库平台的重要发展方向。
